摘要:这一一传,连朝廷也知道了,原本慈禧也指着天京能够有巨额财宝来缓解一下财政危机 没想到被曾国荃部抢得一毛不剩,所以朝中确实对湘军既防范又痛恨,由此让曾国藩兄弟陷入巨大被动之中。于是曾国藩开始主动化解危局,距离湘军攻占金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裁撤曾国荃直接指挥的湘军两万五千人,并劝弟弟回家避避风头:“弟少耐数月以待之,而后知吾言之不缪也。

同治六年的三月十六日,伴随着一声巨响,湘军苦战十余年的天京城墙被炸药轰塌。眼睛早已通红的曾国荃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接近崩溃的地步,这个天下第一功终于被他获得,幕僚们给他汇报这一情况时,只见曾国荃光着脚,由于过分激动,汗水和泪水一齐流下,顾不得别的而是趴在床上睡一觉,按照正常发展来看,即将被犒赏指日可待。

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朝廷发来的不是颁赏 而是严厉的斥责。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该在攻破城池后马上返回老营,第二件就是天京的海量金银珠宝哪里去了?并且在谕旨中的结尾威胁说:“倘曾国荃骤胜而骄,令成之功或有中变,至稽时日,必惟曾国荃是问。”

为了增加事态严重性,朝廷顺带给曾国藩也发去了一道谕旨,提醒他说:“曾国藩以儒臣从戎,历年最久,战功最多,自能慎终如始,永葆勋名。惟所部诸将,自曾国荃以下,均应由该大臣随时申儆,勿使骤胜而骄,庶可长承恩眷。”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如果膨胀或者不懂形势,后果很严重。

那么是什么引发这种情况的呢?归根结底确实是功高震主,同时曾国荃和他的湘军部队名声越来越差。

在打下天京之前,湘军靠的就是一股忍耐,甚至经常是吃粥打仗,接近两年没钱发饷银,盼着就是能够打下天京然后疯狂发上一笔横财。“但愿多得金,还乡愿已足”,说的就是湘军上下的心思。因此在蜂蛹进城后,果然出现掠夺事情,有的兵没能抢到钱财,甚至把木料和器具也弄出城外。与此同时传出曾国荃占有了天京“圣库”所以财宝,由此还得了一个“老饕”的外号。这一一传,连朝廷也知道了,原本慈禧也指着天京能够有巨额财宝来缓解一下财政危机 没想到被曾国荃部抢得一毛不剩,所以朝中确实对湘军既防范又痛恨,由此让曾国藩兄弟陷入巨大被动之中。

对于这种卸磨杀驴局面,曾国藩似乎早有准备,于是给曾国荃写信:“然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收场耳。”

于是曾国藩开始主动化解危局,距离湘军攻占金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裁撤曾国荃直接指挥的湘军两万五千人,并劝弟弟回家避避风头:“弟少耐数月以待之,而后知吾言之不缪也。”等几个月你就知道我说的没错了。

因此曾国荃虽然渴望在功劳簿上享受的目的彻底落空,不得不黯然主动辞职,回想起“开缺回籍调理”,因此曾国藩也颇为不是滋味的对朝廷表达了“求所为善聚不如善散,善始不如善终之道。”

慈禧收到奏折除了高兴外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表示金陵的圣库金银没就没吧,相信不是曾国荃抢走了,因此解除了这次危机。

厉害的是,曾国藩给弟弟八个字后,事情局面果然朝着曾国藩的预测方面去发展,先是曾国藩嘱咐弟弟不要轻易出来,最好“闭户三年”,“不必轻于一出。”在家看看书,干点农活放松一下也挺好。曾国荃也试着看看大哥的预言准不准,结果慈禧果然四次下发诏书求他出来当官,并且开出了山西巡抚的高位,曾国荃一看大哥确实料事如神,因此就继续推辞,死活不出来,显然就要争一口当初的窝囊气。直到同治五年,慈禧又找他出来做湖北巡抚并帮办军务后,曾国藩才给他写信告诉他:“时候到了,今后也没人敢再处理你了。”原话是:“惟决计出山,则不可再请续假,恐人讥为自装身份太重也。余此信已为定论,下次不再商矣。”

曾国荃对大哥的八字忠告佩服的五体投地,由此确实证明了曾国藩的高人一等,始终比一般人要多看五十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