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想,如果沒有姓劉的給事中,魚朝恩很可能得逞,天子一旦逃亡河中,前線將士勢必潰散,長安勢必失守,天子受辱不說,百姓們必遭荼毒,所以劉給事中着實爲大唐避免了一場浩劫。註釋《資治通鑑》的大歷史學家,元朝人胡三省在看到這一段後,氣憤的評論:“給事中劉君,身立廟堂,剛正不阿,如此英雄表現,唐朝史書中竟沒有記錄他的名字,真不知道大唐的史官是幹什麼喫的。

宦官專權是促使大唐滅亡的一大毒瘤。有唐一朝第一個手握大權的宦官是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但他人品尚佳,雖位高權重卻不專權擅勢。然宦官專權的口子終究被玄宗開了,機制一旦形成,便無法指望人人都有高力士那樣的覺悟。

李豫上臺後對李輔國表面上十分尊重,暗地裏卻想着法收拾他,於是利用宦官程元振幹掉了李輔國。但這只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治標而不治本。
程元振得寵後,一味慫恿代宗打壓功臣的勢力,成功逼反了僕固懷恩,爲了緩和宦官與文武官員的矛盾,代宗流放了程元振。但宦官專權的勢頭沒有絲毫的減弱,因爲程元振走後,又來了更加可怕的魚朝恩。

魚朝恩爲了擺譜多次拒絕了郭、李等將的正確建議,成功執行了錯誤的決定,六十萬人愣是敗給了史思明五萬。
之後魚朝恩繼續保持着愚蠢、跋扈的工作作風,那弱智般的行爲就像是上天派給叛軍的助手,多次在關鍵時刻卡死了自己,拯救了敵人,直到代宗一朝仍是如此。

膽小怕死的魚朝恩在敵人面前是個軟蛋,對自己人卻毫不含糊。一日,百官早朝,宮門卻遲遲不開。宮外等候的百官不知所以,正在竊竊私語時,魚朝恩帶領全副武裝的禁軍將大家團團圍住,用一種不容商議的口氣說:“吐蕃屢犯京畿,陛下準備巡行河中,諸位意下如何?”
在這種高壓態勢下,衆文武要麼一臉懵逼,要麼敢怒不敢言,就在魚朝恩眯着這漏出得意神色時,一位姓劉的門下給事中赫然出班,對着魚朝恩厲聲喝道:“敕使是想造反嗎?如今大軍集結,你不思勠力同心,共抗強敵,而想着裹挾天子拋棄宗廟而去,這不是造反是什麼呢!”

試想,如果沒有姓劉的給事中,魚朝恩很可能得逞,天子一旦逃亡河中,前線將士勢必潰散,長安勢必失守,天子受辱不說,百姓們必遭荼毒,所以劉給事中着實爲大唐避免了一場浩劫。然而,我們僅僅只知道他姓劉,史書中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
註釋《資治通鑑》的大歷史學家,元朝人胡三省在看到這一段後,氣憤的評論:“給事中劉君,身立廟堂,剛正不阿,如此英雄表現,唐朝史書中竟沒有記錄他的名字,真不知道大唐的史官是幹什麼喫的!”
胡先生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然而對記錄此事的這個史官來說,卻有點冤枉。魯迅先生說過:“自太史公以後,中國史書便成爲帝王將相的家史學。”其實,能夠真正做到“直書其事,不掩其瑕”的正直史官在歷史上寥寥無幾。

大唐開國後,太宗李世民爲了掩飾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卑劣行徑,強逼史官們按自己的意願改寫了歷史,雖然還是那麼個結局,但過程已面目全非。這種行爲更加助長了史官們的不良風氣。
所以,在那種環境下,能將一位五品給事中的英雄行爲如實記錄在案的史官,已經是一位有良心的史官了。

在代宗李豫、郭子儀、前線將士與那位沒有留下名字的劉給事中的一起努力下,大唐終於打退了聯軍,平定了僕固懷恩之亂,避免了一場帝國淪陷的浩劫。(文:熊魚自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