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很奇怪,活在幸福中的時候總會去羨慕自己看到的“幸福”。就像是很多擁有着世界上最難擁有的國籍――中國國籍的人,對所謂的發達國家的國籍趨之若鶩。但是在疫情中、在危難時、在失去的時候卻又想起了祖國母親的好,雖然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值得慶幸的是懂得珍惜的人更多。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放棄了2300萬美國年薪,拒絕發達國家美國的國籍,爲香港帶來3萬億收入的香港“財爺”。

  這位歸國後爲香港帶來了3萬億收入的“財爺”就是梁錦松,而他之所以被稱爲香港財爺正是因爲其曾任職香港財政司司長。在1992年的時候梁錦松就是當時香港金融領域的巨頭,並且還任職花旗銀行分行的行長。對於工作梁錦松盡心盡力,而銀行也在他的領導下快速成長,業務水平越來越高。在任職四年後,花旗銀行給出2300萬年薪聘請梁錦松擔任花旗銀行全球副CEO,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移民美國。

  爲了不移民美國,保有中國國籍,梁錦松拒絕了這份邀請,拿着約2300萬十分之一的收入繼續爲香港人民服務,並且爲香港帶來3萬億的收入。要知道在1992年2300萬的收入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在當時想要在北京買房也僅僅只需幾十萬而已,更別說這筆收入能夠在香港可以過多麼“富貴”的生活了。並且在花旗銀行工作在當時甚至現在都是所有金融人士的夢想,而花旗銀行的副總裁則更是如此。但是在當時花旗銀行對梁錦松的邀請中,明確附加了要加入美國國籍這一條。

  “財爺”梁錦松也並不是沒有心動,但是爲了保持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爲了中國國籍。梁錦松選擇了拒絕,並且離開花旗銀行跳槽到了大通銀行。時間來到1997年,梁錦松受邀任職香港財政司司長,在爲香港人民服務和高額薪資面前梁錦松選擇了前者,放棄了高額薪資。在梁錦松擔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時候其爲香港帶來了3萬億的收入,並且將香港房價降到了二十多年中的最低。

  並且香港能夠在當時成就亞洲四小龍之一,也少不了梁錦松主導的多項經濟改革,改變了香港經濟格局也成就了香港經濟發展。但是推行改革就如同商鞅變法,梁錦松最後還是遺憾落幕,但其成就卻值得我們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