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建議以地級市爲單位,推動各市(州)與騰訊、電信運營商、世紀互聯等數據類龍頭企業深化合作,大力實施“一市一中心”工程,建設集政務、地理、交通、氣象等全要素數據資源的大數據中心,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提供統一支撐平臺。長沙、湘潭、衡陽等地已開啓智慧公安、城市數據大腦、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設,爲大數據中心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

本文轉自【湖南日報】;

許安明

大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疫後穩投資、穩增長、擴內需的重要籌碼。中共湖南省委十一屆十次全體會議強調,“加強大數據中心等基礎建設力度,培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大數據中心作爲數據存儲和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政策紅利和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雙重刺激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大數據中心建設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建設投資大。大數據中心屬於重資產行業,不僅要投入成千上萬臺服務器、路由器、光模塊等硬件設備,也要對操作系統、散熱系統、防火牆等基礎設施管理等進行投入,還有較高的場地、運維成本。

二是回報週期長。大數據中心要實現盈虧平衡,一般需要8到10年時間。因此在建設時須兼顧現時性、通用性、前瞻性和拓展性,需要預判未來至少10年的技術趨勢,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價值時限短。信息設備存在使用年限、折舊等問題,相較於“鐵公雞”等傳統基建,服務壽命較短,必須在使用週期內挖掘價值。

當前,我省建設的湖南雲巢東江湖雲數據中心、湖南地理空間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長沙雲數據中心等已投入使用,芙蓉雲大數據中心、永州華爲雲計算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雲龍大數據中心等正在加速建設中,但是存在應用規模不大、應用深度不夠、應用成效不高等問題。爲此,我省大數據中心建設既要立足未來,以戰略性思維適當超前佈局,也要着眼於高質量發展需要,精準對接應用市場、實現良性循環。

——契合新興優勢產業,形成同頻共振。

我省重點發展的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具有產業基礎、龍頭企業和數字化基礎,具備大數據應用條件。

一方面,應大力促進大數據中心與新興優勢產業融合滲透,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智能化進程。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在新興優勢產業上應用,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提高協同效率;加快數字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促進產業鏈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大數據中心建設的本地市場需求,促進新材料、自主可控計算機及信息安全、IGBT大功率器件等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鏈發展。

另一方面,要發揮應用對大數據中心建設的帶動作用。支持三一重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等龍頭企業更多應用服務本行業的我省本土大數據中心,推動其向產業鏈上下游服務延伸。鼓勵企業通過“數據服務外包”直接購買大數據中心服務,以消費促進大數據中心建設。

——瞄準創新創業平臺,發揮乘數效應。

智能時代,創新創業平臺會產生較爲密集的數據流和業務流,對大數據中心具有內在需求。

爲此,建議重點圍繞兩大平臺推動大數據中心建設:一個是數字消費平臺。順應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網上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直播等平臺經濟呈現出爆發態勢,設立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補息、房租補貼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源和民間資本加大對平臺經濟大數據中心的投資、新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支持芒果扶貧雲超市、58同城等有影響力的平臺企業整合資源,打造一批算力超強、需求明確的大數據中心;另一個是科技創新平臺。依託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防科技大學天河二號等平臺的算力優勢,構建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存儲管理的高性能計算創新大數據中心,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創新的能力。

——聚焦智慧城市建設,釋放數字能量。

智慧城市建設的實質是基於大數據中心之上,用物聯網實現虛擬空間與現實城市的集合。長沙、湘潭、衡陽等地已開啓智慧公安、城市數據大腦、智慧政務、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設,爲大數據中心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

因此,建議以地級市爲單位,推動各市(州)與騰訊、電信運營商、世紀互聯等數據類龍頭企業深化合作,大力實施“一市一中心”工程,建設集政務、地理、交通、氣象等全要素數據資源的大數據中心,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提供統一支撐平臺。同時明確管理主體,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管理機制,推動財政建設信息項目上平臺。將城市智能化終端設施網絡建設和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全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鼓勵各地總結建設實踐經驗,制定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和應用指南。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約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