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誇張的形式但永遠都不會結束的告白。

該影片的導演是日本的著名導演,其中有名的作品就是《告白》和《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是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電影《告白》,可能大家聽見這個電影的名字會聯想到是不是青春暗戀故事。

而這部電影中的告白是罪犯之間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做出的陳訴,這是一部有良心的推理電影無論是殺人者的荒唐還是復仇者的冷靜和冰冷,這看似是在陳述一個故事用幾條不同的線,但其實是警醒觀衆。

該故事圍繞的是一位單親媽媽女老師在游泳池發現自己一直帶大的四歲小孩意外溺亡,但通過自己私底下調查發現原來是班級的兩位學生一起殺害的,知道真相的女老師並沒有選擇報警因爲在日本法律規定十四歲以下的少年犯罪是不會受到任何懲罰的。

兇手之一渡邊修哉是一位極其缺乏母愛的人,自己的母親因爲科研放棄了家庭離開了他和他的父親,所以他極其的想引起母親的注意好不容易做了一個小發明一個電擊的錢包上了報紙卻被當時另外一起十三歲女孩殺人事件給佔據了版面和話題。

而另外一個兇手下村直樹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想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事完成的,他在被罰掃游泳池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中學老師的女兒經常去游泳池旁邊餵狗,並且看見過這個女孩問母親想要買錢包的場景。

兩人都極力的想證明自己,直樹因爲一直都對老師寵愛女兒有怨便給修哉提議四歲的女孩爲實驗對象,修哉用電擊錢包弄暈小孩就在他以爲他殺人了就可以獲得母親的關注時,他並不知道他的錢包並沒有殺害小孩。

小孩後面在直樹面前醒來,直樹不想自己什麼都做不了讓別人嘲笑他,便親手將小孩扔入游泳池裏,影片中中學老師在失去孩子以後展開了一系列的復仇,讓他們的內心自己摧毀自己,可以說從頭到尾中學老師都沒有親自出手。

只是利用了對方的弱進行攻擊看似堅硬無比的人在自己的弱點出現的時候纔會發現自己脆弱不堪,影片看似在講述復仇實則是在講述當時的環境,要說兩個沒有滿十四歲的少年可惡不如說他們有些可憐。

都是校園暴力的犧牲者,一直在父母面前都是好孩子的直樹在學校卻受盡同學的怒罵和嘲諷,當沒有人和他玩修哉找他時他可以爲了維持友誼做一切事情,在那個大環境下大家遭受校園暴力還手根本沒有保障,在少年法的保障下,一切都看似合理。

劇中的小孩多多少少都從各個方面受到了心理暴力,從小就缺乏母愛的修哉性格走向極端而因爲自己家小孩死去的中學老師,進行的一系列復仇也絲毫不管是不是間接傷害了無辜的人,要說該劇沒有絕對的好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