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親的犧牲,更加激勵了馬本齋奮勇殺敵的決心,部隊很快達到2000多人,他被任命爲冀魯豫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有趣的是,九一八事變後,孫淑芳隨難民逃難,路上再次遇見帶着部隊的團長馬本齋。

父親是八路軍司令員,他是解放軍海軍少將,祖母是全國聞名的女英雄,母親會騎馬、打雙槍,這樣的一家人,是不是一個英雄家庭?

這就是抗日英雄馬本齋的一家三代!

馬本齋本人就是一個傳奇。

他是河北省獻縣東辛莊人,出身很苦,只上了4年學。17歲那年和父親一起闖關東,還是沒有活路,被迫投了軍。1924年,馬本齋進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30歲不到,才27歲就當上了團長——成爲家人很誇耀的事。但是,九一八事變後,他見東北軍不抵抗日軍,憤然棄甲歸田,在老家當了一名種田郎。

可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馬本齋的家鄉也被日軍佔領,於是他拉起了一支抗日武裝,叫做回民抗日義勇隊。第二年春,他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引導下,率部參加冀中八路軍,將部隊改編爲八路軍回民教導總隊,後改編爲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爲司令員。就是這一支部隊,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打得日本兵聞風喪膽。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馬本齋不一樣,是“老孃英雄兒好漢”。

馬本齋的母親,叫白文冠,本是一個農婦,但略識文字。由於馬本齋殺敵無數,日軍氣急敗壞。1941年夏,日軍聯隊長山本喫了馬本齋的敗仗之後,惱羞成怒,帶兵包圍東辛莊,把馬本齋的母親捉到軍營,要挾馬本齋。他先逼着白文冠給兒子寫信,進行勸降,但被白文冠斷言拒絕。

在獄中,白文冠視死如歸。日兵送來好飯好菜,她說:“我是中國人,不喫日本飯!”

之後,她絕食9天,活活餓死。

白文冠犧牲後,《解放日報》兩次報道這位英雄母親的事蹟,冀中軍區開會追悼,八路軍總部也發來唁電稱:

“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不會滅亡的具體例證。”

母親的犧牲,更加激勵了馬本齋奮勇殺敵的決心,部隊很快達到2000多人,他被任命爲冀魯豫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他率領這一支部隊打遍冀中平原,威震冀魯豫,先後作戰870餘次,殲敵3萬餘人。並且,不少戰鬥都是零傷亡。日軍下令:“百人以下的隊伍,不準走出據點大門。”

這樣一支善戰部隊,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高度重視。1944年初,八路軍總部下令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開赴延安,前去保衛黨中央。這令回民支隊上下十分振奮。出發前,馬本齋對官兵說:

“要跟着黨,跟着毛主席,抗戰到底!”

但是,長期征戰,條件十分艱苦,使得馬本齋積勞成疾,身體越來越不行,結果,2月7日,部隊行進到河南濮陽時,馬本齋因爲毒瘤轉化爲肺炎,不幸去世,年僅43歲。

黨中央聞訊,3月17日,在延安舉行追悼會,主席在輓詞上寫道:

“馬本齋同志不死”。

馬本齋去世後,他的妻子孫淑芳沒有回家,和戰友們繼續前進,到達延安。

而孫淑芳也是一個奇女子。

她是東北人,本在一個地主家當丫頭。馬本齋在奉軍時,一次率部剿匪。她的東家與土匪有牽連,嚇得倉皇出逃。她也騎一匹馬追趕東家,被馬本齋追上。兩人由此相識。

有趣的是,九一八事變後,孫淑芳隨難民逃難,路上再次遇見帶着部隊的團長馬本齋。馬本齋派人把她送去自己的東辛莊老家。不久,他也離開軍隊回鄉,與孫淑芳結婚。

孫淑芳不僅漂亮,而且深明大義。馬本齋率部參加八路軍,據說與她的大力支持分不開。馬本齋參加八路軍後,孫淑芳也參加了八路軍,隨軍作戰。她不僅會騎馬飛奔,而且雙手能打槍,槍法很準,一揮手就是百步穿楊,人稱回民支隊的“神槍夫人”。

孫淑芳也是和公婆一樣的硬骨頭。

一次日軍掃蕩時,她帶着兩孩子躲藏在一個村莊,不料村子突然被日軍包圍。老鄉們被鬼子趕往曬穀場。孫淑芳留着短髮,一個老鄉給了她一頂草帽戴上。可是,日本兵很狡猾,用刺刀挑掉鄉親們頭上的草帽,發現孫淑芳是短髮,問道:

“你是土八路,還是婦救會?”

孫淑芳回答:“我是中國人!”

結果,鬼子對她又踢又打,用鞭子抽,打得她渾身是血,遍體鱗傷。但是,她忍着痛,硬是沒落一滴淚,連一聲哎喲也沒喊——老鄉們後來說:“馬司令的夫人,就是不怕死!”

到達延安後,孫淑芳一直在回民支隊。1945年8月,日軍投降,抗戰勝利了。孫淑芳率領回民支隊一部分人馬返回獻縣。不久,解放戰爭爆發,她離開部隊到地方,擔任區長,領導土改運動,支援解放戰爭——爲華北解放區屈指可數的女區長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孫淑芳一直在河北工作。

1952年,她和馬本齋的兩個孩子——馬國志和馬國超,作爲烈士子女,被組織上送去北京讀書。

1959年,馬國超高中畢業後,在母親的支持下,報考了解放軍測繪學院。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海艦隊,成爲一名海軍測繪戰士。後來,由於他的文藝特長,被部隊選調爲文化幹事。馬國超後來說:

“只是沒想到這個幹事一當就是17年,這個紀錄恐怕在全軍都少見。曾經有人勸我去拜訪一下當年父親的領導和戰友,但我臉皮薄,不幹,想着只要認真做人、踏實做事就行。當時海軍政委蘇振華曾給我父親寫過新聞報道,跟父親很熟悉。可直到他退休,也不知道馬本齋的兒子居然在他的手下。”

馬國超的做法,是不是也令人可敬?

但,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

80年代,解放軍實行幹部年輕化、知識化、革命化改革。馬國超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年紀又輕,很快被組織上提拔,先爲海軍政治部羣工部副部長,一年後就升爲部長。1995年,馬國超被授少將軍銜,並被任命爲海軍航空兵副政委。

馬本齋一家三代四人,成爲了四個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