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壓力,想必每位經歷過的人都深有體會,如果你連續考了兩次都還是沒能考上你還會繼續嗎?換成一般人估計就放棄了吧?還是找個正經工作過日子比較實在,但薛其坤這個人就比較執拗,兩次考不上他就毫不猶豫地考了第三次,最後他竟然考上了中國科學院。
大家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嗎?他可是如今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哦,還曾經差點拿到諾貝爾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他究竟是怎麼一步步得到如今這樣地位的吧:他是美國與日本都想留下的天才,卻毅然回國,距諾貝爾獎僅有一步。
薛其坤讀書的時候成績一直都很好,就讀於山東大學光學系,而後在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當一名任教,工作穩定,平日裏要操心的事也不多。這樣的工作在大多數人眼中算是十分不錯了,可薛其坤並不滿足,他想去更大的地方,就這樣他踏上了考研的道路。
他第一次考研時因爲高數不合格沒考上,第二次他的大學物理又沒及格,導致他落榜了。他當時壓力很大,可他還是不甘放棄,總算在第三次被國科大錄取。考研後他又考了博士,這還不夠,他又出國繼續讀博。
在日本留學的時候他人生地不熟,常常因爲語言問題學業屢屢受挫,不過即便再難他都沒有生出過放棄的念頭,用自己的努力譜寫了一出物理學界的傳奇。在日本和美國任職了一段時間後因爲傑出的天賦而引起日本與美國的重視,成爲日本與美國都想留下的物理界天才,但他最終卻選擇回到國內,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國科學院,當了一名博士生導師,併成爲了中科院的院士。
在當時的院士中他的年紀是最小的,但他的能力卻是最強的,幾年過後,他被分配到了清華大學,成爲了他們分管科研的副校長。在當校長的時候,他也沒忘記繼續搞科研。同時,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他還展示出了自己多年來在科研上的收穫。
他帶領着學生們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個業內難題給成功解決了,雖然這項成果是許多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晶,但薛其坤在裏面起到的帶頭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項成果獲得了很多國際國內獎項,可惜唯獨距諾貝爾獎僅有一步。
不過這並不影響薛其坤在業內的地位,楊振寧曾經說:“這項成果其實在科學界內早就被大家視爲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收穫了”。雖然沒能拿到諾貝爾獎,但並不能否認薛其坤的這項成果爲中國帶來的巨大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