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碑書體規整秀美,筆法雄健,字勢舒展,碑文隸體,字體渾厚,穩重秀逸,筆力遒勁,可以說是開狂放姿肆的魏碑體的先河,爲隸書成熟時期典型作品。《尚府君殘碑》全稱《漢甘陵相尚府君碑》,《漢甘陵相碑》《漢尚博碑》《漢袁博碑》《漢甘陵相袁博碑》《漢甘陵相袁府君之碑》等。

《尚府君殘碑》全稱《漢甘陵相尚府君碑》,《漢甘陵相碑》《漢尚博碑》《漢袁博碑》《漢甘陵相袁博碑》《漢甘陵相袁府君之碑》等。隸書,碑殘爲兩塊,一塊殘高152釐米,寬22釐米,存文5行,一塊殘高181釐米,寬24釐米,存文6行,行首字均缺,行30餘字,計143字,共存隸書315字。碑主姓氏已殘佚,王國維等其他學者以爲袁博,主要依據此碑出土於洛陽,與後漢《袁安碑》《袁敞碑》同出一地。後人以爲尚博,尚府君之尚故,然均非是。查《後漢書》及《東漢將相年表-三公-司空》東漢司空一職凡七十九人,未見有尚姓司空,而袁姓司空先後有四人,爲袁安、袁敞、袁湯、袁逢。但考遍漢魏正史,惜無袁博此人。

此碑書體規整秀美,筆法雄健,字勢舒展,碑文隸體,字體渾厚,穩重秀逸,筆力遒勁,可以說是開狂放姿肆的魏碑體的先河,爲隸書成熟時期典型作品。謂《袁博碑》之書法至精勁,爲漢刻中之“上品”。該碑拓片經康有爲鑑定,認爲書丹者是東漢大文豪蔡邕。

原石現藏河南偃師縣人民文化館。風格與規正的東漢隸書一致,當爲東漢碑石無疑。

【1】甘陵相尚

【2】府君之碑

【3】□諱博,字季智,司空公之少子也。孝弟昭於內,

【4】忠□耀於外。聰叡廣淵,兼覽七□。墳典素丘,河

【5】洛運度。該三五之籍,歇周孔之薁。常以易詩尚

【6】書授,訓誨不倦。□其食弗食,非其服弗服。羣儒

【7】駿賢,朋徒自遠。有韓魏之家,自視歁然。得士若

【8】□,聞善若驚。思純履勁,經德不回。學優則仕,歷

【9】郡習坐,再闢。司隸公薨,拜郎中□察,孝廉平□,

【10】悉以病去。司空闢。遭公夫人憂,服闋。司空司隸

【11】並舉,賢良方正。去官。闢大將軍府。復登憲臺,遷

【12】兗州刺史。疾讒□比周。慍頻頻之黨,□唐虞之

【13】道。於是操繩墨以彈邪枉,援規櫃以分方員。饕

【14】餮改節,寇暴不作,封畿震駭,每懷禹稷,恤民飢

【15】溺之思,不忘百姓之病也。徵爲尚書。肅恭國命,

【16】傅納以言。轉拜僕射令。三辰明,王衡平,休徵集,

【17】皇道著。拜鉅鹿太守。施捨廢置,莫非厥宜。刑政

【18】不濫,絀掊,克採俊桀。猶仲尼之相魯,悼公之入

【19】晉,斟酌仁義,下不失邊此以屢獲□□之應。田

【20】疇有讓畔之萌,商旅有不爭之民。換甘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