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节最早源于汉朝,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经文人演绎其内容更加丰富,称王母娘娘为了阻碍仙女织女和凡人牛郎相恋,划出一道银河,将两人分隔两岸,每年只有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才能通过喜鹊搭成的鹊桥相会。

七夕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8月17日便是七夕,随着中国影响力扩大,外媒也关注到了这一传统节日。据外媒报道,“在西方情人节面前,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牛郎织女

报道称,作为“中国情人节”,气氛远不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那么热烈,西方情人节时,中国的商场里到处都是心形饰物,一派浪漫的气氛。一位中国女士表示,“不记得七夕的真正含义了”,“也没有收到鲜花”,“也不会像情人节那样为丈夫制造惊喜”。

其实不独独是七夕,中国传统节日除非没有相对应的对手,基本上都遇到了西方节日的强力挑战,也就只有清明节、端午节以及春节还是中国普遍纪念的节日,而清明和端午西方没有类似的节日,就春节来说,也遇到了圣诞节以及元旦节的挑战。

圣诞节,圣玛丽教堂灯光秀

有人表示元旦节不是中国的么?这么问的人,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西方化的社会,而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元旦”一词虽然最早出现在《晋书》,但现在的元旦节已经和中国没有半点关系。

因为现在的元旦采用的是西方纪年,也就是所谓的公历、阳历,这实际上是西方的农历,西方的历法。西方过年是圣诞节,以耶稣诞生那一天即12月25日作为自己的“春节”,而元旦节是耶稣出生的第八天,由于耶稣是犹太人,按照犹太传统婴儿落地之后的第八天要进行割礼,耶稣被割去包皮的那一天,就作为公历年的开端,即元旦节。

割礼

因此,现在大家过的元旦节和中国古代的元旦节没有任何关系,说元旦快乐的时候,从宗教意义上说,是庆祝小耶稣割包皮成功。作为中国人有几个人知道这一点呢?过了几十年的元旦节了,才知道这个是西方的节日,而且和耶稣的包皮有关。

这就牵涉到一个很严重也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西化问题。中国古代王朝讲究一个“正朔”,这是我国天命理论和大一统思想的产物,说白了就是“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正朔代表着天命所归

比如赵匡胤时的北宋,与李璟、李煜的南唐,北宋强,南唐弱,李璟、李煜就服北宋为“正朔”,也就是说我干不过你,你代表着华夏的统治权,你是唯一的皇帝。服“正朔”之后,就要采取对方的纪年,比如赵匡胤开宝元年,以后南唐写历史的时候,就得恭恭敬敬在自己的纸上写上“开宝元年”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很清楚了,目下全球都是采用西方的纪年,比如今年是2018年,也就是耶稣诞生的第2018年,耶稣诞生那一年就是公元元年。所以,从天命的角度或者从“大一统”的角度,全球都是服膺西方的“正朔”,表示我干不过你,我采用你的纪年。

耶稣诞生油画

这就像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一样,并非英语优美先进,而是日不落帝国打下了全球4分之一以上的面积,不说英语还能说啥。如果中国是日不落帝国,现在全球会普遍说汉语,而大家都在过中国的农历春节,同时也追逐中国的七夕节。

因此,看似简单的七夕节败给了西方的情人节,说明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大凡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验,12月25日幼儿园里张灯结彩,老师带着孩子庆祝圣诞节,而万圣节很多幼师还会给孩子戴上两个红色的小角。

某幼儿园圣诞表演——圣剧:耶稣降生

​虽然如果去问那些过圣诞节、情人节的人,你知道耶稣、瓦伦丁吗?很有可能得到的答案是“耶稣、瓦伦丁是什么鬼?”而事实上圣诞节、情人节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和瓦伦丁而设立的。被彻底西方化而不自知,而我们的学校更是从幼儿开始抓起,难道不觉得悲哀吗?

秦观·鹊桥仙·咏七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