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句话:“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本意是说诸葛亮派人将妇人戴的头巾送与司马懿,想要羞辱于他。然而,到了今天,“巾帼”一词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现在我们一提起“巾帼不让须眉”,首先浮出脑海的,估计都是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这些女将军的名字。在小说和电视剧当中,这些女子都是英勇果敢、才华过人、更胜男儿。然而,真正去翻史书时,却发现这些巾帼英雄多为虚构。

01

当然,这些女将军也并不全都是虚构,翻阅上千卷的《二十五史》,会发现其中还是有一位记载在案的,她就是明朝末年的女将军秦良玉。注意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女将军,像同样上过阵、杀过敌的毛皇后和妇好,她们虽然也是巾帼英雄,但是并没有军衔,所以不在这里不提及。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这位女将军秦良玉。秦良玉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将军。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立下了赫赫战功,出将入相,凭一人之力兴起了整个门楣。有后人总结出了秦良玉的5个不凡之处:第一,家世不凡;第二,身有奇志;第三,武艺过人;第四,胸有谋略;第五,忠肝义胆。

先来说秦良玉的家世。秦良玉属于典型的大家闺秀,她家是巴蜀的大户,拥有私人武装。嘉庆年间,军队平定四川叛乱的时候,秦家的私人武装也帮了大忙,算是立了军功。秦良玉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背景里,起点不可谓不高。

02

再来说秦良玉的奇志。秦良玉的父亲擅武,平时就教导秦良玉和她的哥哥弟弟们一起学武。秦良玉的悟性非常高,天资聪颖,学武的速度也要远超她的几个兄弟。连她的父亲也忍不住感叹“若非良玉是女儿身,否则凭着这一身功夫,日后定然可以封侯夺冠”。没想到,秦良玉听了父亲这一番话,竟然直言道:只要自己以后能掌得兵权,就算封侯拜将,也算不得什么难事。小小年纪就能有口出“狂言”,可见她的见识和胆略确实非同一般。

秦良玉自小便跟着父亲练武,且受过诸多名师指点,武艺十分高强。她曾经举办过一次比武招亲的比赛,谁知台下竟然无人是她的对手,不过最后她还是相中了马千乘。马千乘当时任石柱宣抚使,他的祖上是汉朝名将马援,他本身亦是武艺高强、智勇双全。

秦良玉不仅善武,而且博览群书,一肚子的韬略。当时她出嫁的时候,秦家将珍藏了多年的十八部兵书,统统送于她做嫁妆。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叛变,马千乘携手秦良玉,夫妇二人率3000兵马参与剿匪。秦良玉更是以一人之力单挑数十倍匪贼,一马、一枪直插敌营,冲乱了敌人的阵线,最后大获全胜。当时的大明总督李化龙观看了整场战役,也不得不佩服秦良玉的神勇,事后送了她一块银牌,上书“女中丈夫”4个大字。

03

万历41年,马千乘因受奸人暗害、不幸身亡。秦良玉一人挑起重担,继任了丈夫石柱宣抚使的职位,继续镇守一方、护卫百姓。万历末年,后金崛起,开始入侵边境。46岁的秦红玉再次带上自己的兄弟、儿子和3000名白杆兵,赶赴边关,抵御外敌。因为双方兵力差距实在悬殊,最后寡不敌众,白杆兵死伤殆尽。在这次战役中,秦良玉的哥哥战死,儿子残疾。战后,天启帝亲自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赐她二品官服。

明崇祯元年时,清军绕过长城向通州而来。秦良玉再次奉召出兵,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日夜兼程,赶到第一线,指挥军队作战,最后终于解了京城之危。崇祯帝接见秦良玉,亲自赏赐她佳肴美酒,封她为一品夫人,并且让她挂镇东将军印。为表彰亲秦良玉的战功,崇祯帝还曾为其赋诗3首。其中有一句“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可见对她推崇之至。

秦良玉最后死的时候,正在演武场练兵,她猝死于马背上,终年75岁。在这之前,也就是1646年的时候,她被封为忠贞侯,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幼时立下的奇志。清朝统一后,对这位唯一的女将军也表示出了极大的敬意,还为她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修了专门的祠堂。

结语

“露宿风餐誓不辞,呕将心血代胭脂。北来高唱勤王曲,不是昭君出塞时”,这是崇祯帝为秦良玉赋的七言绝句。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女英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保家卫国发挥着余热。而她教出来的儿子,在战场上兵败之后以身殉国,这一门可以说都是忠烈之士。忠君爱国,是战场上的将军们一生信奉的守则。而秦良玉,更是良将中的典范。

参考资料:

《魏氏春秋》

《二十五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