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魏氏春秋》中有這麼一句話:“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本意是說諸葛亮派人將婦人戴的頭巾送與司馬懿,想要羞辱於他。然而,到了今天,“巾幗”一詞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現在我們一提起“巾幗不讓鬚眉”,首先浮出腦海的,估計都是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這些女將軍的名字。在小說和電視劇當中,這些女子都是英勇果敢、才華過人、更勝男兒。然而,真正去翻史書時,卻發現這些巾幗英雄多爲虛構。

01

當然,這些女將軍也並不全都是虛構,翻閱上千卷的《二十五史》,會發現其中還是有一位記載在案的,她就是明朝末年的女將軍秦良玉。注意我們在這裏說的是女將軍,像同樣上過陣、殺過敵的毛皇后和婦好,她們雖然也是巾幗英雄,但是並沒有軍銜,所以不在這裏不提及。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這位女將軍秦良玉。秦良玉應該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將軍。她憑藉着自己的努力,立下了赫赫戰功,出將入相,憑一人之力興起了整個門楣。有後人總結出了秦良玉的5個不凡之處:第一,家世不凡;第二,身有奇志;第三,武藝過人;第四,胸有謀略;第五,忠肝義膽。

先來說秦良玉的家世。秦良玉屬於典型的大家閨秀,她家是巴蜀的大戶,擁有私人武裝。嘉慶年間,軍隊平定四川叛亂的時候,秦家的私人武裝也幫了大忙,算是立了軍功。秦良玉從小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背景裏,起點不可謂不高。

02

再來說秦良玉的奇志。秦良玉的父親擅武,平時就教導秦良玉和她的哥哥弟弟們一起學武。秦良玉的悟性非常高,天資聰穎,學武的速度也要遠超她的幾個兄弟。連她的父親也忍不住感嘆“若非良玉是女兒身,否則憑着這一身功夫,日後定然可以封侯奪冠”。沒想到,秦良玉聽了父親這一番話,竟然直言道:只要自己以後能掌得兵權,就算封侯拜將,也算不得什麼難事。小小年紀就能有口出“狂言”,可見她的見識和膽略確實非同一般。

秦良玉自小便跟着父親練武,且受過諸多名師指點,武藝十分高強。她曾經舉辦過一次比武招親的比賽,誰知臺下竟然無人是她的對手,不過最後她還是相中了馬千乘。馬千乘當時任石柱宣撫使,他的祖上是漢朝名將馬援,他本身亦是武藝高強、智勇雙全。

秦良玉不僅善武,而且博覽羣書,一肚子的韜略。當時她出嫁的時候,秦家將珍藏了多年的十八部兵書,統統送於她做嫁妝。萬曆二十六年,楊應龍叛變,馬千乘攜手秦良玉,夫婦二人率3000兵馬參與剿匪。秦良玉更是以一人之力單挑數十倍匪賊,一馬、一槍直插敵營,衝亂了敵人的陣線,最後大獲全勝。當時的大明總督李化龍觀看了整場戰役,也不得不佩服秦良玉的神勇,事後送了她一塊銀牌,上書“女中丈夫”4個大字。

03

萬曆41年,馬千乘因受奸人暗害、不幸身亡。秦良玉一人挑起重擔,繼任了丈夫石柱宣撫使的職位,繼續鎮守一方、護衛百姓。萬曆末年,後金崛起,開始入侵邊境。46歲的秦紅玉再次帶上自己的兄弟、兒子和3000名白桿兵,趕赴邊關,抵禦外敵。因爲雙方兵力差距實在懸殊,最後寡不敵衆,白桿兵死傷殆盡。在這次戰役中,秦良玉的哥哥戰死,兒子殘疾。戰後,天啓帝親自封秦良玉爲誥命夫人,賜她二品官服。

明崇禎元年時,清軍繞過長城向通州而來。秦良玉再次奉召出兵,她還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爲軍餉,日夜兼程,趕到第一線,指揮軍隊作戰,最後終於解了京城之危。崇禎帝接見秦良玉,親自賞賜她佳餚美酒,封她爲一品夫人,並且讓她掛鎮東將軍印。爲表彰親秦良玉的戰功,崇禎帝還曾爲其賦詩3首。其中有一句“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可見對她推崇之至。

秦良玉最後死的時候,正在演武場練兵,她猝死於馬背上,終年75歲。在這之前,也就是1646年的時候,她被封爲忠貞侯,也算是實現了自己幼時立下的奇志。清朝統一後,對這位唯一的女將軍也表示出了極大的敬意,還爲她舉行了盛大的祭奠儀式,修了專門的祠堂。

結語

“露宿風餐誓不辭,嘔將心血代胭脂。北來高唱勤王曲,不是昭君出塞時”,這是崇禎帝爲秦良玉賦的七言絕句。這位“不讓鬚眉”的巾幗女英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爲保家衛國發揮着餘熱。而她教出來的兒子,在戰場上兵敗之後以身殉國,這一門可以說都是忠烈之士。忠君愛國,是戰場上的將軍們一生信奉的守則。而秦良玉,更是良將中的典範。

參考資料:

《魏氏春秋》

《二十五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