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阿巡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這是《三國演義》中猛將大排名,得到了衆多人的認可。但是提及三國第一猛將,那還真不好說,能人實在太多了,從沒有人真正爭過冠軍。可是,後來不知怎麼就慢慢有了另外一個認知:三國第一猛將非文鴦莫屬。文鴦是什麼人,爲什麼他能排三國第一猛將之位呢?
文鴦其人,從小就不是好惹的主兒,看看這些評價,都是大寫的贊
文鴦,又名文俶,因爲小名叫阿鴦,所以人們才稱其爲文鴦,人送綽號“百人敵”。在很多史冊之中,他都是被稱爲文俶的,比如《魏氏春秋》、《晉書》等。
說起這個文鴦,那還是個官二代、官三代,因爲他的父親、爺爺當年都是魏府的得力將領。出身於尚武之家的文鴦自然從小便對武藝極爲精進了,據說他不但精通武藝,還擅兵法,一個人可以單挑一百個人,這也是他綽號“百人敵”的來歷。
當然,如果只以此就將文鴦稱爲三國第一猛將未免草率,但在很多大家的評價中,我們卻可以窺見文鴦之勇,“趙雲、文鴦,出入萬衆,單槍匹馬,所向無前”,這是《西園聞見錄》中記載的。
而在《魏氏春秋》中,則有這樣的記載:“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爲二隊,夜夾攻軍。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
通過這一記載,我們似乎真的可以看到一個萬夫莫當之勇的猛將風範來,其武藝、膽識都非常配得上“第一”的稱謂。
不僅如此,再看看《資治通鑑》:“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怎麼樣?文鴦之勇已經帥出天際了,可以在八千驍將之中單人匹馬出入六七次之多,讓追的人都不敢再追,這氣勢何止是一個猛字呀,禁不住讓人反手就是一個“贊”!
趙雲爲何被稱爲猛將,那就是當年爲救少主,單槍匹馬於曹軍之中七進七出。文鴦於八千驍將之中出入六七次,和趙雲真有一比了吧?謂之猛將是一點也不誇張了。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給予文鴦的總結還是非常高的: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
這就是文鴦,他是不是能稱三國第一猛將我們暫且不論,只說這些評價於他,是不是稱得上一個合格且受認可的猛將呢?
所謂生要逢時,看看文鴦的成名之戰,就可以知道他有多厲害
當然,評價是一回事,要知道文鴦有多厲害,那還要看他的真行動。打開《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就有專門對文鴦的描寫:文鴦單騎退雄兵。
“且說文鴦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全裝慣甲,腰懸鋼鞭,綽槍上馬,遙望魏寨而進……原來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搶搠鞭打,無不被殺。”
這一戰,算是文鴦小試牛刀,爲父親文欽爭盡了光,讓司馬家嚇破了膽,令鄧艾威風掃地。一個年僅十八歲的少年,恰如初生之虎,一戰成名。
當然,這只是一次出場戲。文鴦真正於三國定位的戰爭遠不止如此,比如最爲著名的大戰禿髮樹機能。
這時的文鴦已經由魏營轉而服務於司馬家族,西晉也取代了實質意義上的三國之勢。可西晉西北的鮮卑族卻突然做強做大起來,首領禿髮樹機能,幾乎就是一個原始狀態的異人類,有評論說他“豺狼生性本猖狂,聚衆咆哮敢肆殃”。聽着就很可怖,對不對?
禿髮樹機能不只是猖狂殘暴,而且還慾壑難填,一直在對西晉邊境入侵,以至讓司馬家睡臥難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文鴦被司馬炎派了出去平定禿髮樹機能。事實上,文鴦在司馬家並不受厚待,可能爲了改變自己的現狀,文鴦對此戰就更爲注重。
前面說過文鴦不只武藝好,還擅兵法。所以他專門打造了扁廂車打入禿髮樹機能的隊伍之中,再加之自己的百人敵之勇,打得禿髮樹機能的人馬節節敗退。文鴦緊咬不放,兩軍相戰一天一夜,禿髮樹機能直接被打慫,文鴦斬獲二十多萬俘虜。
這一戰幾乎可稱得上文鴦在西晉的名片推薦之戰,讓舉國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一提文鴦其人,那都會禁不住點頭稱讚。
其實也就是因爲這一戰,後來人才真正認識到文鴦的能力,從而文鴦成了衆人眼裏的“三國第一猛將”。可問題是西晉與當時三國鼎立的時期已經相對錯開,某種程度來說,它算不得三國衆將之中的一位了。
又或許說,當三國衆英雄大浪退盡的時候,文鴦才姍姍來遲。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他顯然就成了那個時代的第一猛將。但若真要將他與趙雲、關羽、呂布等人對比,這還真不容易看出誰第一,誰第二來,你說呢?
瞭解了文鴦,不僅要讓人感慨:生當逢時真是一件技術活。當年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等人生於那種亂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戰鬥英雄。所謂時勢造英雄,不就是如此嗎?文鴦趕在了時代之末而來,失去對手也就沒比拼爭取第一的煩惱,只好寂寞地自稱“第一”了。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魏氏春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