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經常從影視劇和小說中,看到歷史上有很多巾幗英雄。她們的颯爽英姿,給歷史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傳奇。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影視劇中的很多女英雄都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的女將軍,請注意,我說的是在《二十四史》裏記載的女英雄,有且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女將軍,秦良玉。

說起古代的巾幗英雄,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比如說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三軍統帥穆桂英、臨危受命樊梨花、轅門擊鼓梁紅玉,還有那滿門忠烈的楊門女將等等。

但是,大家可能並不知道,上面我們說的這些女將軍,其實在歷史上並不存在,都是編出來的,小說演繹而已。爲什麼這麼肯定呢?其實很簡單,因爲這些歷史人物在正史上從來就沒有記載過。

但這並不代表說,我們中國古代就沒有女將軍。事實上,在《二十四史》中就記載了一位巾幗英雄,誰呢?明末的秦良玉。而且請注意,在正史上記載的女將軍就此一位,別無他人。

這個名字很多朋友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如果您去重慶去旅遊,那裏的人會告訴你關於秦良玉的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秦良玉出身苗族,自小聰明伶俐。長大後更是文武雙全,秀外慧中。

但是,有一個問題,秦良玉二十幾歲了還沒有結婚。爲什麼呢?很簡單,就跟我們現代的那些女性一樣,眼光太高了唄。關鍵是,秦良玉的性格還很獨立,她的婚姻她父母做不了主。

直到唐武宗二年,秦良玉搞了個比武招親,才終於找到如意郎君。她老公是誰呢?就是重慶市石柱縣的吐司馬千乘。而秦良玉的傳奇人生就是從石柱縣開始的。

秦良玉的婆家石柱縣,在明朝那可是標準的蠻荒之地,真正的窮山惡水。那裏自古以來就是民風彪悍,經常有人鬧事甚至發動叛亂。秦良玉的老公馬千乘就是當地的宣撫,主要工作就是訓練兵馬,維持安定。

秦良玉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研究兵法,這的工作正對胃口。於是,就一心想協助老公練兵。可是,她的想法卻遭到了老公的拒絕。因爲當地是所謂的土蠻之地,千百年來一直是“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封閉型土司制度。即使到了明代萬曆年間,當地人還仍然過得是刀耕火種的生活。

如此落後,甚至連溫飽都難以保證的地方,誰還有精力去訓練軍隊呢?所以,馬千乘認爲,秦良玉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但是,他沒有想到秦良玉根本就不信這一套。而且不久之後,秦良玉還真就練出一支“白杆馬家兵”。

話說那年,秦良玉判斷當年會有旱災。因爲玉米耐旱,所以帶着當地村民到一處荒山上種玉米。可是,她憑什麼認爲當年會有旱災呢?當地人很不理解。

原來,秦良玉是根據螞蟻的一些習性做出的判斷。所謂“巢居知風,穴居知雨”,就是說,但凡大旱之年,螞蟻一定會把洞穴打的很深;而水澇之年,螞蟻一定會把蟻穴遷到高地去。

這些知識在現在看來並不稀奇,但當年能懂這些的,那都叫神仙。村民先是半信半疑,但是架不住秦良玉是吐司夫人,只能照辦。沒想到當年真就發生了乾旱。

而隨着乾旱情況的發展,又有了新的問題出現,旱災導致很多人歉收,沒有喫的怎麼辦?搶啊。剛纔說了,石柱當地是民風彪悍,賊匪很多。而秦良玉她們種植的玉米就成了好東西,爲了防止有人搶劫,秦良玉趁機提出練兵。

秦良玉對天氣的預測已經贏得了村民的信任,現在說要練兵保護自己的莊稼,更是沒話說。就這樣,一支平時種地,戰時打仗的石柱白桿兵誕生了。白桿兵的面世,讓所有人都不敢打石柱縣的主意。也正是因爲這支白桿兵,秦良玉開始了她馳騁沙場的旅程。

萬曆27年底,也就是公元1559年,貴州遵義土司楊應龍舉兵叛亂。當時明朝政府腐敗無能,根本沒有能力對付叛亂,只好藉助地方武裝來平叛。

於是,石柱土司馬千乘和秦良玉兩口子,就帶着三千五百白杆精兵奉命前去平叛。可是,等到了婁山關麻煩了,婁山關十分險峻,而且已經被叛軍嚴密把控了,怎麼辦?巧合的是,那天是正月初一,正是土家人最大的節日,“過趕年”。馬千乘沒辦法,乾脆大家先過節吧。

於是,大家把野味烤上,美酒斟上,歡聲笑語的開始慶賀。就在此時,楊應龍突然出關偷襲。這招是相當的狠啊,他想借着土家人過年的機會,一舉殲滅馬千乘的這支白桿兵。那結果怎麼樣呢?

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就當楊應龍的兵馬衝過來的時候,只聽得戰鼓雷鳴,更多的白桿兵從四面殺出,反將楊應龍給包圍了。直殺得叛軍是狼狽逃竄,全軍覆沒,楊應龍眼看大勢已去,自縊而死,爲什麼會這樣啊?

原來,秦良玉精通兵法,她料定楊應龍會趁土家人過節的機會動手,於是,她便暗中下令所有人可以喝,但不可以喝醉,要裝作醉,這就叫兵不厭詐。

當然了,這只是牛刀小試,並沒有完全展示出秦良玉的所有本領。秦良玉真正在歷史舞臺上展露頭角是在她丈夫死後。那是在公元1613年,當時她的丈夫僅僅因爲接待工作沒做好,得罪了到石柱來視察的太監,結果被陷害入獄。竟然就這麼在牢裏病死了,時年41歲。

按照世襲制度,他的宣撫使職位本來該由兒子馬祥麟來接任,可是馬祥麟當時只有幾歲。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考慮到秦良玉作戰有功,而且文武雙全,勉強的讓她接任。從這點上來說,真實的秦良玉跟小說裏的佘太君,命運還真是非常相似。

只不過,誰也沒想到,在大明王朝動盪的最後時刻,秦良玉在沙場上走的更遠,名氣更大,功勞也更顯赫。明朝末年,後金國對明王朝的進犯越來越頻繁。尤其是公元1621年,京城告急,朝廷不得不下令“天下勤王”。

秦良玉接到詔書,立即派遣她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帶着一隊白桿兵,火速開赴遼東戰場。然而,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帶領白桿兵,到達當地一個叫涽河的地方遭遇敵軍,秦邦屏和很多白桿兵戰死,這一仗在歷史上叫做“血戰涽河”。

哥哥戰死的消息傳來,秦良玉是肝腸寸斷。但是她深明大義,淚局勢刻不容緩。她立馬帶着兒子馬祥麟,還有三千白杆親兵日夜兼程北上抗金,成功抵禦了後金的進攻。爲此,明熹宗晉封她二品官服,封爲誥命夫人,而她兒子也是一戰成名。

但是,事情到這兒並沒有結束。1630年,崇禎皇帝再次詔令天下勤王。在那種情況下,很多明朝將領已經不談什麼忠君愛國了,都選擇靜觀其變。只有秦良玉選擇了自籌糧草,再次馳援京師。當時已經56歲的她,手持一杆白杆槍,所向披靡,是無人能擋。

京城之圍才得以很快的解除。崇禎在平臺召見秦良玉,予以嘉獎兵賜給她一間龍鳳袍。這是秦良玉戎馬生涯當中最顯赫的一戰。不過很可惜,雖然身爲傳奇女將軍,但她卻無法憑藉個人的力量,扭轉明朝滅亡的命運。

明朝滅亡四年之後,秦良玉也在一次閱兵之後突然倒地而逝,享年75歲,一代女將就此消逝於歷史。雖然,秦良玉並沒有扭轉明朝的滅亡,但是她這一生,用堅韌和執着,智慧和忠貞,爲我們講述了一位奇女子的終身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