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孫傳庭斬高迎祥、敗李自成,因爲戰功顯赫被調去防禦清軍。萬曆、天啓、崇禎三朝名將,曾擔任明朝遼東軍隊統帥。

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名將,也是中華民族史上少有的巾幗英雄。
她是明末土司馬千乘的妻子,曾與丈夫一起爲明朝鎮壓西南叛亂。
馬千乘死後,秦良玉一生未嫁,先後參與了防禦後金進攻、鎮壓張獻忠起義等重要戰役。
明朝滅亡後,她統帥一支親軍轉戰西南各地,響應南明朝廷。
李自成與清朝多次招降不得,但也無法消滅她。
70多歲高齡的秦良玉至死沒有忘記恢復明朝,最終鬱鬱而終,是中國女性愛國將領的典範,也是《明史》中唯一單獨立傳的女將軍。
盧象升
明末的進士,雖是進士出身,但體格健壯、武藝出色,多次率軍抵禦高迎祥、李自成的進攻。
當時明朝內外交困,搖搖欲墜。盧象升轉戰南北,阻擋了清朝騎兵的猛烈攻勢,解除北京之圍,又上疏崇禎皇帝請求練兵禦敵。
崇禎年間,盧象升奉命阻止清軍南下,以不到2萬人的軍隊遭遇清軍主力進攻。由於明朝援軍不至,盧象升被迫親自上陣殺敵,戰死於軍中。
劉綎
明朝萬曆年間猛將,戰功顯赫,無雙之國士。劉綎早年防禦西南,多次與緬甸象兵部隊作戰,廣有戰功。
萬曆援朝戰爭中,朝廷2次調他入朝作戰,均大獲全勝,揚名半島。
後來,西南土司楊應龍叛亂,劉綎又與秦良玉等人合併平叛。
萬曆末年,努爾哈赤在東北坐大,圍攻遼陽。
劉綎統率軍隊作戰,奮勇爭先,大破敵軍前部,但因陷落重重包圍,被女真騎兵圍攻而死。
孫傳庭
明朝西北名將,曾擔任兵部侍郎。
崇禎年間,高迎祥等人在西北作亂,明軍多次圍剿都被擊退。
孫傳庭上任後,一戰潰敵,逐步收攏殘軍。
後來,孫傳庭斬高迎祥、敗李自成,因爲戰功顯赫被調去防禦清軍。
後來孫傳庭遭到陷害而被解除兵權,使得李自成等人成功逃脫。
等到李自成擁兵10萬作亂時,朝廷纔再次啓用孫傳庭。
但形勢已經不可逆轉,孫傳庭的軍隊在無兵、無援、無糧、無錢的狀態下以弱擊強,被李自成軍圍殲。
孫傳庭力戰而死,西北形勢徹底崩潰。“傳庭死,大明亡”。
李如松
明朝末年遼東猛將,萬曆援朝戰爭(日本稱爲壬辰戰爭)的指揮者之一。
李如松在《明史》的記載中累積戰功,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
萬曆年間,李如松指揮了“萬曆三大徵”之一的寧夏平叛,粉碎了東蒙古人的野心。
萬曆援朝戰爭中,李如松統領關寧鐵騎重創了號稱“戰國猛虎”的日本關西軍團,收復朝鮮首都,揚名國外。
可惜16世紀末,李如松在與韃靼的作戰中陷入3萬蒙古鐵騎包圍,力戰至最後一刻而死。
李如松的死對於明朝北部防線造成極大的打擊,也是努爾哈赤能夠坐大的原因之一。
鄭成功
明末清初之際,鄭成功跟隨其父在沿海抗清。
其父投降以後,導致南明隆武政權很快覆滅。
鄭成功收集殘軍響應南明永曆政權,堅持抗清,逐漸形成氣候。
鄭成功與清軍在東南形成拉鋸戰,並領導了北伐戰爭收復南京,是當時最強的反清力量之一。
後來隨着清軍主力南下,鄭成功寡不敵衆,最終敗走。鄭成功驅逐了佔據臺灣的荷蘭人,並一直奉永曆皇帝年號,至死都不投降清軍。
孫承宗
萬曆、天啓、崇禎三朝名將,曾擔任明朝遼東軍隊統帥。
孫承宗利用努爾哈赤善於急襲弱於攻堅的特點,一手締造了關寧防線,後來的袁崇煥、吳三桂都是在孫承宗的基礎上添磚加瓦。
孫承宗重創努爾哈赤,解除關外的危機,但卻遭到魏忠賢排擠,這位讓努爾哈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名將因爲莫須有的罪名被罷官。
魏忠賢下臺後,孫承宗被再次啓用,阻止了清軍繞到攻取關內的計劃,是當時抵禦清軍最有名的將領。
不過,由於孫承宗一直受到排擠,很快又被罷免。
清軍圍攻孫承宗的家鄉高陽時,多次勸降不得。破城後,孫家全家自殺,拒不投敵。
總結:明朝末年湧現了大量的能臣武將,但依然沒有能夠阻止明朝的滅亡,主要是因爲兩個方面。
第一是明朝內部的腐朽透頂,第二是清朝初年勢不可擋的崛起形勢。
很多人質疑爲什麼明朝滅亡時沒有湧現出岳飛、韓世忠那樣的護國將領,其實這是錯的。
正是因爲那些明末的愛國將領忠君愛國,才被消耗在了各地的戰場之上,而吳三桂、耿精忠、洪承疇等待價而沽、坐觀形勢的將領們保存了實力,成爲清軍南下的馬前卒,造成了明末沒有忠臣的假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