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記“疫”: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電 題:面對“大考”,中國如何書寫戰“疫”答卷?

中新社記者 王祖敏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爲人類共同面臨的“大考”。面對完全陌生的“考題”,中國成爲最初的“考場”。

三個多月時間、14億多人蔘與,一張張“戰疫答卷”陸續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在媒體披露的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於疫情發生後的第一份重要指示中,他即強調要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生命和健康至上”成爲中國戰疫的主旋律,不惜代價救治患者成爲中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截至4月19日,中國各級財政共撥付疫情防控相關資金145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重要一項就在於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截至4月6日,所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

在救治一線,醫護人員立下“你若以性命相托,我必以生命相守”的誓言;在鄉村社區,基層工作者用不知疲倦的腳步織成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在中國疫情最爲嚴重的武漢市,截至4月16日有7位百歲老人治癒出院;在重病重殘兒童佔98%的全國1200多家兒童福利機構內,所有孩子無一人感染。

4月4日清明節,中國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共和國旗幟爲在抗疫一線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低垂……

——以人爲本、生命至上,中國戰疫在慘烈的疫情中釋放出直抵人心的溫度。

疫情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情況,第一時間向世界各國分享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第一時間展開國際合作……中國以最先直面“大考”的實踐,及時向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出警示、提供借鑑,並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以人力、物力馳援。

1月23日,武漢“封城”,這個九省通衢之地、逾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以“停擺”76天的巨大代價,遏制疫情蔓延。當日武漢火神山醫院啓動建造,並在短短十天後開始接收患者。隨後雷神山醫院和16家方艙醫院均以“中國速度”相繼投入使用。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1月24日),第一支援鄂醫療隊逆行抵達武漢。至1月29日,全國31個省份全部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中國已是人盡皆知的“四早”傳遞出分秒必爭的緊迫感……

——與時間競爭、與病毒賽跑,中國戰疫在充滿未知的風險中上演着生死時速。

疫情就是命令。全國346支醫療隊、逾4.2萬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頂級的專家團隊、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各種優勢資源彙集於中國戰疫的主戰場參與攻堅。

14億人主動進入自我隔離狀態。中國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接收社會各界支持抗疫的捐贈資金約419.94億元,其中互聯網捐贈超過4200萬人次;參與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584萬人,記錄志願服務時間達1.97億小時……

——萬衆一心、人人皆“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中國戰疫在強大的凝聚力下詮釋出參與者的廣度。

爲保障疫情防控的秩序,中國執法部門重拳出擊。市場監管部門嚴打鬨抬物價、發國難財者;公安部會同其他部門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加大對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截至4月16日,全國檢察機關共審查批准逮捕涉疫情刑事犯罪案件2910件3517人,審查提起公訴1980件2416人。

黃岡市衛健委“一問三不知”主任被就地免職;山東任城監獄暴發聚集性疫情,涉嫌翫忽職守等罪名的11人被立案審查;“封城”期間武漢某刑滿釋放人員到京後確診,相關部門和負責人被追責……

——撥亂反正、補偏救弊,中國戰疫在依法保障和問責機制中彰顯出整綱肅紀的強度。

根據國內疫情形勢的變化,中國不斷調整應對策略。各地科學防治、分級分區精準施策,制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疫情下的中國逐步復甦。

官方數據顯示,至四月中旬,中央企業復工復產率已達到99.4%,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爲84%。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回暖。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幅高達36.3%;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各地大中小學陸續開學,截至5月11日,返校復課的學生總數超過1億……

——鑑機識變、有序“重啓”,中國戰疫在疫情陰霾下探索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深度。

正如世衛組織發佈的第七十六期新冠肺炎疫情報告所言,中國人民爲遏制疫情蔓延作出巨大努力,產生積極成效。中國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的抗疫行動。

這一張張濃縮了所有炎黃子孫共同努力的“戰疫答卷”,在令人感嘆的同時也讓人釋然——

因爲,這裏是中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