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9年2月24日,“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的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舉行起義,並駕駛艦船駛往東北解放區。當時“重慶”號輕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裝備最爲精良,火力最強,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巡洋艦,艦長爲時年46歲的鄧兆祥上校。

英國皇家海軍輕巡洋艦“歐諾拉”號,於1936年8月20日建成下水,1937年11月12日正式進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排水量7207噸,艦長154米,艦寬15.5米,滿載喫水深度5.2米,總馬力爲6.4萬匹,最高航速30海里,巡航航速14海里,最大續航里程4000海里。“歐諾拉”號輕巡洋艦配備6英寸主炮6門,4英寸高射炮8門,兩磅高射機關炮8門以及奧力肯機關槍8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屢建奇功,共擊沉1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3艘掃雷艇,7艘登陸艦以及7艘商船,另外還重創了9艘驅逐艦,是一條英國皇家海軍的功勳艦船,還曾一度作爲英國皇家海軍的旗艦。戰爭結束以後,“歐諾拉”號輕巡洋艦退出了英國皇家海軍現役。

當時的英國政府,爲了賠償二戰期間徵用中國商船造成的損失,決定用一艘巡洋艦補償中國,最終選定了“歐諾拉”號輕巡洋艦。1945年5月,在英國朴茨茅斯海軍基地正式舉行了艦船交接儀式,“歐諾拉”號輕巡洋艦從這天開始正式改名爲“重慶”號,與它一起移交給中國政府的還有租借的“靈甫”號驅逐艦。

1948年5月26日,“重慶”號起航回國,歷時79天,於8月13日抵達上海吳淞口錨地停泊。當時“重慶”號輕巡洋艦,是國民黨海軍中裝備最爲精良,火力最強,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巡洋艦,艦長爲時年46歲的鄧兆祥上校。

“重慶號”剛剛入列後不久,10月初,接到命令,祕密駛離了上海吳淞口錨地。當時艦上官兵對此次行動一無所知,第二天“重慶”號抵達天津大沽錨地待命。

第三天,一艘炮艇從大沽港方向駛來,隨着炮艇靠近後才發現竟然是蔣介石要登艦。全船官兵按照號令“站坡”迎接。陪同蔣介石登艦的有海軍司令桂永清、國防部政工局局長鄧文儀以及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等大員。這時候“重慶”號上的官兵才知道,蔣介石要乘坐“重慶”號前往葫蘆島督戰,親自指揮對東北戰局至關重要的錦州戰役,進而謀劃應付解放軍遼瀋戰役的攻勢。

抵達葫蘆島以後,蔣介石在“重慶”號上召集廖耀湘、範漢傑等國民黨在東北的高級將領開會研究對策。但結果卻是戰況愈加不妙,10月7日蔣介石便悄悄的乘坐飛機返回了北平。

蔣介石離開以後,將“重慶”號留了下來, 由桂永清坐鎮指揮,將“重慶”號駛往塔山附近海域,利用主炮攻擊參與塔山阻擊戰的解放軍,妄圖解錦州之圍。一直待到11月下旬才啓程返回上海。在“重慶”號撤退的過程中,桂永清還強行命令“重慶”號上的官兵,將炮口對準營口、煙臺,向那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實施攻擊。也正是因爲這些炮擊行爲,導致了“重慶”號上官兵的極大不滿,也爲後來“重慶”號的起義埋下了伏筆。

1949年2月24日,“重慶”號在艦長鄧兆祥的率領下,全艦官兵547人在上海吳淞口舉行起義,並駕駛艦船駛往東北解放區。國民黨聞訊後,出動多架轟炸機對“重慶”號進行輪番轟炸。儘管“重慶”號上的官兵利用艦上武器進行了英勇還擊,但因爲缺乏空中掩護支援,在付出6人犧牲,20多人受傷的情況下,艦船嚴重受損。後根據中央指示,在拆除重要設備後,於1949年3月21日自沉於葫蘆島。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16日將“重慶”號打撈出水,並拖至大連造船廠進行維修。曾希望能夠恢復“重慶”號巡洋艦的戰力,作爲解放臺灣的一把利器。但經過蘇聯專家組的評估,全部修復“重慶”號上的武器困難重重,最終不得不放棄。1957年4月,“重慶”號被報廢處理。

而今“重慶”號的艦名銅牌還依舊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這艘曾經中國最爲先進的巡洋艦當看到今天我們的海軍日益強大,已經從近海走向遠洋,一艘艘大驅航母紛紛下水,曾經給予在它身上的希望已經有了強有力的軍事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