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出演熱劇”奮鬥”而走紅的演員朱雨辰近年來較爲沉寂,既沒有什麼亮眼作品,曝光率也不是很高,但近日卻意外地看到他的名字出現在熱推榜上。

卻無關作品,是關於他與他的母親朱媽媽的親子情感關係的”八卦”話題。

據說朱媽媽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凌晨四點起牀爲兒子熬製梨汁,因爲對兒子事業生活的參與度(或者說干涉度)太高以至於朱雨辰年過四十依舊單身一人。

因爲一直主寫情感領域,所以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就上網查閱了一下有關資料。

果然,多年來朱媽對兒子的一切事無鉅細一手把控,絕不容他人染指,亦不準兒子違逆。

她的此類典故頗多,比如“我一個人頂兩個菲傭”,再比如當年送朱雨辰去中戲報到,她會進到寢室詢問是否有人打呼嚕……

最引起熱議的是參加綜藝節目《咱家那小子》,她在節目中大談擇媳標準,更是金句頻出“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既然把你娶進來了,既然你願意進這個家,你就要擔起你的責任”“他的每段感情我都知道,我會干擾每段感情”“ “其實我覺得我兒子太孩子氣,他也說過,等到他能承擔責任的時候,他會成家。”

據說朱雨辰曾經官宣的兩任女友最終無疾而終,均與朱媽媽插手干涉有關。前任一湯唯本就唯美文藝,想必難以“賢惠”。第二任姜妍據說比較夠格,但不入朱媽法眼。

試想有此等目光如炬的婆婆時時宣示主權,大多女子都會知難而退,更何況那兩位自身本來也非凡人,又怎會委曲求全。

朱雨辰因此多年被冠以媽寶男之名。他會在酒醉時吐槽母親對自己的管制太嚴,甚至有時因孤獨而崩潰大哭。

1

這個事例使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高中同學。他的父親早年因車禍身亡,多年來一直與母親相依爲命。那時大家就覺得他母親對他的過分管控與他的格外“聽話”顯得有些不同尋常,舉個例子,本來大家玩得正好,突然他就說該回家了,要不然媽媽會生氣的,說完把球一扔頭也不迴轉身就走,讓球網對面的同學面面相覷。

而關於他親子關係的傳聞軼事更令人喫驚:據說在他都已入學他的母親還會帶他去單位澡堂洗澡,遭到別人怒斥後,她還不以爲然說,他還只是個孩子啊,怕什麼的。

高考結束後一度還保持來往,上班後大家各忙各的就疏於聯絡了,雖同在一座城市,很多年來卻很少碰面,幾次同學聚會也沒有見他前來參加。

再次見面已是畢業多年之後,有一天他突然約我到星巴克見面聊天,儘管上學時關係尚可,但一別經年,又不年不節的,驟然受邀,難免有些不明所以,不知他有什麼事情要對我說。

多年不見,他的個人形象打理得倒還不錯,衣品甚佳,看上去就是那種比較細緻有生活品味的男士。我們一起排隊買咖啡,他站在前面,各自點好咖啡後,他掏出手機要結賬,對服務生說,那就兩杯一塊結吧。我聽他的口氣好像有些猶豫,因爲上學時關係再好,他和別人在一起消費都是AA,記得有次他說過他母親從小就教育他孤兒寡母生活不易要節約消費,但也不要欠別人的人情。

看來他依舊保持着過去的“優良作風”,我趕忙說自己買單,他也沒有堅持。

在一個臨窗的座位坐下來,先是聊了聊各自情況。畢竟多年不見,感覺上有些生疏了,聊了好一陣用來暖場。 我不知道他究竟找我何事,心裏有點不踏實。

原來是這樣,一向除了耍耍筆桿子別無所長,難得能對他人有所助益,我當然很感榮幸,正襟而坐開始洗耳恭聽。

一聽才知道,這些年來,他母親對他的管制或者說佔有,不但沒有隨着他的成年有所鬆動,相反愈發收緊,已經緊到令他不堪忍受的程度:下班後必須按時回家,如果和同事外出消遣回家晚了她就會表現得很不開心。上了一天班,晚間想自己在房間裏上上網看看書充實一下自己,他母親便屢生怨言,抱怨說自己在家裏寂寞一天,好容易盼到兒子回家喫完飯就把門一門,也不懂得陪媽媽看看電視……

這種管制,當然包括生活中的一切,工作、交友、戀愛她都要發表意見,“存在感”超級強。

他試圖反抗,他母親對他的這種“忤逆”傷心欲絕怒不可遏,甚至吵到左鄰右舍那裏讓他們幫忙評理,甚至還前去單位面見他的領導,見人便痛說家史,說她多年獨立支撐如何不易,而兒子又是如何沒有良心不懂體恤,說到傷心處涕淚齊下,弄得他極爲難堪。

他顧不上喝咖啡,說到情緒激動時扯着自己的頭髮,顯得苦惱萬分。

我沒想到他們母子之間竟已鬧得這般水火不容,趕緊勸他一定不能再將這種局面持續下去,要與母親深入溝通,讓她明白血緣親情不是據此便可禁錮甚至挾制一個人的理由,不能讓她覺得這樣做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他說,談了啊,而且談了不止一次,但問題是談不通啊。

我說,如果實在談不通,你可以先在外面租房子住,讓你母親有一個逐漸適應的距離與心理空間。

他聽了遲疑地說,這樣不行吧,我媽會很傷心的,而且,我現在工資也不高,租房子又是一筆支出,還有很多麻煩的事情……

我無語,我知道他母親是很疼愛他的,任何生活瑣事向來都是一手包辦,不要他出一點力氣動一點腦子,久而久之,他也變得極其缺乏獨立性。

你是沒有辦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的。既然本人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與魄力,那局外人出什麼點子也是無濟於事,我也唯有捨身做一次情緒垃圾桶,讓他發泄個痛快。他直說到嘴角溢出白沫,終於好像說累了,有了一些如釋重負之感。

我們在門前分手,望着他高大的身影融入城市的茫茫人海之中。

那一次以後我們很久沒有再見過面,直到有一次我在萬達廣場遠遠見到他和一個女性手牽手走在一起。我有點近視,心想那必是他的女友了,心裏先就爲他高興,因爲他也屬大齡青年了。可是走到跟前才發現,與他拉着手的是他的母親……

到現在他也未結婚,聽說交往過幾個女友,但最終不是被他母親看不上,就是女孩嫌他母親對他太過“無微不至”。

2

以往的類似事例,諸如朱雨辰母子,輿論通常會一致將矛頭與火力對準做母親的一方。認爲她們過於偏狹地將人生目標與情感寄託單方面傾注到了兒子身上,將兒子視爲私有財產,過於強勢甚至霸道,不容質疑,更不會聽從規勸。我行我素,唯我獨尊。

這種指責不是沒有道理的。從女性情感的角度來講,較之男性原本就是更爲注重親子情感關係的維繫與互動。特別是,出於女性的弱勢心理,一旦當兒子長大成人之後,會更容易讓她們產生心理依賴與情感投放。

尤其對於大多數中老年女性來說,相對於同齡男性,她們的人際關係的拓展與興趣管道的開闢能力較爲欠缺一些,時間精力與興趣情感基本都投注在家中的方寸之地。假若這位母親不幸早年喪偶或者一直離異單身,這種情況就會更加突出。她們會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生活熱望、情感牽繫統統傾注在兒子身上,一旦她們感到自己的多年權威受到挑戰,教養方式受到質疑,或者情感投入受到漠視,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受挫感,被叛離感,甚至被拋棄感。

3

但並不是作爲兒子的一方就毫無過錯。

據我的觀察,類似的“媽寶”事例,凡是有一方強勢的母親,也必有一方不夠獨立、甚至相對有些懦弱的兒子。他們在母親多年來全方位無死角的照護下,已經在心理上習以爲常,甚至產生不可或缺的依賴感。儘管在感到自由受限時也會因此苦惱乃至憤懣,但一旦脫離這種從生活起居到事業打理乃至人生決斷都有人照護、安排和管控的生態系統,又會感到無所適從。如果一定要他在繼續壓抑忍耐與從此自立門戶但需要承擔所有麻煩的選項中做出決斷,這些“媽寶”們兩相權衡之下,多半還是會乖乖鑽回到母親的羽翼之下。

當然,也有一個因素需要考量,那就是“媽寶”們在長期的親密相處中同母親已經建立了深厚情感,他們在面對強勢母親下的委曲求全,將之一概論定爲懦弱也並不公平,也許他們這樣做的深層心理原因是心有不忍,不願見到含辛茹苦多年默默奉獻的母親傷心難過。

但在這種失衡扭曲的親子情感關係中,“媽寶”們因長期溝通不暢造成的情感壓抑也不容忽視,憋屈、難過、自責、憤懣等不良情緒累積在心無處宣泄,出現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的概率也將大爲上升。如果找不到解決的路徑,勢必會引發嚴重後果甚至情感悲劇。類似的情況,在文學作品中時有表現,從張愛玲的《金鎖記》到瓊瑤的《我是一片雲》,講述的都是畸形的母子親緣關係對彼此人生造成破壞性的悲劇。

而這樣的悲劇,想必在現實生活中也並不鮮見。

4

所以說,任何的問題衝突或者矛盾爭端都是千頭萬緒盤根錯節的,一旦形成再予以清除解決就會比較困難。那麼,與其亡羊補牢不如防微杜漸,在我認爲,要避免此類矛盾甚至悲劇的發生,在母子之間的親子關係中有兩個方面需要及早重視:

一、母親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獨立與自我意識的完整

作爲母親,尤其是單身母親,一定要具備對自我獨立人格的珍視與維護。請不要將自己視爲一個可供攀爬的支架,一具可供起跳的墊板。要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你不需要無條件無休止地對任何人做出付出乃至犧牲。

而實際上,也沒有人需要你這樣做。

至於有些母親據此便覺得自己擁有可以把控親子生命權利的想法更是荒誕與錯誤的,並且也褻瀆了母愛的神聖。

所以,請不要把所有的生命能量都集中傾注在單一的對象身上,無論他在你心目中有多麼重要。要有屬於自我的興趣愛好,堅實穩固的精神依託,還有能互通心曲的老友。一個獨立的,有自我生命格局與交際圈層,能夠在自我精神天地中自得其樂的母親必定會比一個整日只知不辭勞苦,同時也寸步不離的母親在兒子心目中更有分量,同時也更值得尊敬。

同樣,一個能將人生責任與自我實現分割清楚的母親,既不會產生孤注一擲捨我其誰的偏狹佔有慾,當兒子希望相互給予和彼此尊重地構築親情的邊界時,也不會產生歇斯底里的受挫感與被拋棄感。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事都不應該讓一個人放棄自我的獨立性,放棄終其一生致力於使自己的生命更具價值的努力。

二、作爲兒子要及時完成與原生家庭和無區隔母愛的分離

一個成年男性,甚至是個體意識已經覺醒的未成年男孩,當開始意識到母親無區隔的介入已經影響到自我獨立人格的建立時就應該及早表達個人意願。以朱雨辰爲例,如果當年他母親在寢室詢問他人是否打呼嚕而讓他倍感尷尬之時,就應該立即對母親提出嚴正聲明,說明自己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瑣事與人際關係,請她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要先斬後奏。

應該很認真嚴肅地對她說,你要尊重我的感受,相信我的能力,這樣我纔會更迅速地成長。

如果當時他這樣及時說了和做了,他母親即便會不高興,或者一時之間不認同不接受,但面對兒子拒不動搖的立場後,朱媽媽也一定會逐漸調整態度與改變方式的。人的行爲是有慣性的,你不提出異議,她當然就會習以爲常。

再說我的同學,如果他錯過了最開始“宣示主權”的良機,到後來他母親的無理要求完全侵犯到個人自由乃至獨立空間的話,在屢次溝通無果之後,最佳做法應毅然決然地租房另住,給母親一個反思的機會,一個適應的環境,和一個緩衝的餘地。放心,這樣做是合理的,既不應背上“不孝”的心理負擔,也不要低估他人的適應能力。生命的潛力大到不可思議,也許一開始做母親的會生氣傷心不適應,但習慣後她會逐漸反省到自己管制過多的弊端,尤其是看到曾經放心不下的兒子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井井有條甚至無憂無慮(朱雨辰獨居後就是這樣),肯定會心甘情願地徹底交權。時間長了,看到兒子的成長,享受到無所用心的閒適後,或許還會覺得這樣的親子相處模式對雙方都是一種快樂與釋放呢。

唉,朱雨辰,這麼多年來你本來可以不用被別人稱作“媽寶男”的。

世界上還有比母子之間更爲親密無間的感情嗎?有什麼關係能比母親無怨無悔地付出而兒子盡心盡力地反哺更牢固的聯結?它應該是柔軟而安撫我們生命的絲帶,請千萬不要將它變作令靈魂感到窒息的繩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