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他們出現錯誤或是受到了傷害,都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沒有正確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及自我意識,學會的僅僅是推卸責任,在長大後就會變得很沒有擔當,遇事容易退縮很難獨立,很多事情自己壓根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時候往往會找媽媽來尋求幫助。若身邊一直陪伴的是媽媽,女性身上的特質會影響到男孩子,讓他變得偏女性化,在性別意識上就會有些混淆,長大之後就會變得很娘,甚至是出現戀母情結。

對於男孩、女孩,我們在潛意識裏面都會有明確的劃分,但現實中有很多男生把他們具有的特徵丟失了,變得非常娘,一點男子的氣概都沒有,這跟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男孩會比女孩子更加調皮,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想要去進行探索。很多媽媽爲了讓他們少搗蛋,減少自己帶娃的精力,會直接發出"不行"的指令來制止他們的行爲。

媽媽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因爲可以給他們帶來無微不至的照顧,給他們建立充足的安全感,並陪伴他們成長,但在他們2歲後,自我意識慢慢出現,也逐漸有性別意識,這是就需要有爸爸的陪伴,男性身上獨有的陽剛之氣。若身邊一直陪伴的是媽媽,女性身上的特質會影響到男孩子,讓他變得偏女性化,在性別意識上就會有些混淆,長大之後就會變得很娘,甚至是出現戀母情結。

殊不知,制止孩子探索行爲,會阻斷孩子智能上的發育。長期以往,不僅讓兒子變得發育遲緩,變得很懶惰、毫無責任感、不思進取、沒有自己的想法。還很可能因爲長期被強勢要求,變成了一個對沒有主觀意識、性格懦弱、沒有主見,對媽媽言聽計從的"媽寶男"。

從心理學上來看,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建構自我意識的階段,我們應尊重他們強烈的學習和探索慾望.鼓勵他們從探索中瞭解世界,瞭解自己能獨立做什麼事。這對他們今後的獨立性、自信心等都是一種培養。

在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他們出現錯誤或是受到了傷害,都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沒有正確的判斷是非的能力及自我意識,學會的僅僅是推卸責任,在長大後就會變得很沒有擔當,遇事容易退縮很難獨立,很多事情自己壓根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時候往往會找媽媽來尋求幫助。

孩子是媽媽捧在手裏的寶,捨不得他們受到一點點傷害,即使是他們犯錯了,也捨不得責罵,還把這種錯誤歸結到自己的身上。例如孩子因爲磕碰而受傷了,也會跟說是自己的錯,跟娃道歉;闖禍、打架了,也會爲了快速哄好孩子,說是自己的原因而導致的,沒有事先告訴娃等,一味地慣着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