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蒨之弟。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陈顼年少时宽厚大度,富于才略。

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擅长骑射。陈武帝陈霸先在平侯景之乱时镇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陈武帝子侄入侍,陈顼受陈武帝之遣赴江陵,经多次升迁,任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

陈顼因为是陈文帝的兄弟,权势在朝野之上甚重。直兵(王府属官)鲍僧睿凭借陈顼的势力横行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上奏弹劾他,与南台官属一起讲奏章送入陈文帝宫内。

陈文帝见徐陵上奏时冠冕严整、表情严肃,为之正坐。徐陵上奏弹劾时,陈顼正在殿上,仰头观看陈文帝,流汗失色,徐陵派遣殿中御史扶着陈顼下殿。陈文帝为此免掉陈顼侍中、中书监之职,朝廷之上为之肃然。

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病重,当时太子陈伯宗年幼柔弱,陈文帝惧怕他难以守住皇位,对陈顼说:"我想效仿当年吴太伯传位于其弟。"陈顼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坚决推辞不受。

当时刘师知为中书舍人,与陈顼、尚书仆射到仲举同受陈文帝遗诏辅政。陈顼的权势在陈文帝死后一步步增大,刘师知感到陈顼的地位和权势逐渐加大,心里十分忌惮,与尚书左丞王暹等谋划将陈顼调出京城。

多位朝臣十分犹豫,都不敢首先提及此事。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矫诏调令陈顼去东府经理州务。 陈顼被手下劝回,没有离京,并扣押了刘师知,之后赐死刘师知,诛杀王暹。自此以后,国家大政全部都归于陈顼了。

陈顼掌权后,韩子高因"兵权过重,深不自安,好参访台阁,又求出为衡、广诸镇",但不为陈顼允许。韩子高于是与到仲举及到仲举之子到郁密谋造反,始兴王陈伯茂也秘密参与。光大元年(567年) ,韩子高、到仲举、到郁被人告发而全部被下狱赐死。

沈皇后在陈顼掌权后才意识到大权旁落,与始兴王陈伯茂秘密策划建安人张安国造反,希望以此夺权。但被陈顼发觉,张安国被诛杀。

光大二年(568年)正月,因为侄子陈伯宗年幼,陈顼进一步攫取朝政权力。加封太傅,兼司徒。 而且给予特别礼遇,可不解剑不脱履上殿,增加邑户连同旧邑共三千户。

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陈顼以陈伯宗个性太软弱,难以担当大任为由发动政变,用太皇太后章要儿(陈顼叔陈武帝陈霸先的皇后)的名义下诏废黜陈伯宗,降封为临海王,而后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建。

陈宣帝继位后,北周遣使聘陈,约陈共伐齐。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将吴明彻乘北齐大乱之机北伐,攻占了吕梁(今江苏徐州附近)和寿阳 ,一度占有淮、泗之地。这时候,北齐衰乱已极,倘若陈军能够乘势前进,可能消灭北齐。

可是陈宣帝的进图淮南,其目的还在于划淮而守,苟安江南,因此停兵淮南,坐失灭齐的良机。

北周灭齐后,陈宣帝却想争夺徐、兖,出兵北伐。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进攻彭城被周军击败。此后北周就把兵锋指向了淮南,到翌年冬,江北、淮南尽被北周夺走,陈氏的江东政权摇摇欲坠了。

陈顼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总的来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宣帝陈顼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