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之蕃當時爲朝鮮王朝迎恩門題寫的“迎恩門”匾額現存於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後來,迎恩門在壬辰倭亂時被毀,重修後明朝使臣朱之蕃於1606年重題“迎恩門”匾額,並落款“欽差正使金陵朱之蕃書”,掛於其上,此後該門沿用了近三百年。

朱之蕃跋虞世南《摹蘭亭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之蕃1548-1624),明代大臣、書畫家,萬曆二十三年科舉狀元,官終禮部右侍郎,任上曾奉命出使朝鮮。

朱之蕃當時爲朝鮮王朝迎恩門題寫的“迎恩門”匾額現存於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朱之蕃跋虞世南《摹蘭亭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明神宗朱翊鈞的皇孫誕生了,這讓萬曆皇帝十分高興,他決定昭告天下。當時朝鮮李氏王朝屬於明朝的藩屬國,也在昭告之列,於是明神宗任命朱之蕃爲欽差正使,出使朝鮮。

當時很多朝鮮人都仰慕朱狀元的大名,紛紛以名貴的貂皮、人蔘爲禮品,請朱之蕃爲其作畫寫字。

朱之蕃跋虞世南《摹蘭亭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局部)

朱之蕃書法作品

朱之蕃書法作品

朱之蕃書法作品

迎恩門,是古代朝鮮的一座牌樓,現址在韓國首爾特別市西大門區峴底洞。

迎恩門是朝鮮王朝時期國王親自迎接中國明朝和清朝使臣的場所。始建於1407年,1895年2月被朝鮮親日政府拆毀。

迎恩門,原來叫迎詔門。1539年,明朝使臣薛廷寵來到朝鮮,他對“迎詔門”的名稱發表意見說:“所迎有詔、有敕、有賞賜,而名以‘迎詔’,似偏矣!”於是題寫“迎恩門”三字,作爲該門的新名稱。

後來,迎恩門在壬辰倭亂時被毀,重修後明朝使臣朱之蕃於1606年重題“迎恩門”匾額,並落款“欽差正使金陵朱之蕃書”,掛於其上,此後該門沿用了近三百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