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漢化是漢族的文化璀璨,政治有優越性,學習會帶來自身民族的強悍並且能順利建立大帝國。雖然軍事上未必。那漢人同樣也胡化,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爲突出。

中國自夏商周開始就不斷的納入周邊其他民族,發展至今,成爲了56民族的大家庭。其中就有相互學習的地方,只不過或多或少罷了。

(聲明: 本張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那就說說跌宕起伏的魏晉南北朝,三國時期雖然亂,但是和胡族之間保持着平衡,就比如鮮卑王柯比能就臣服於曹操。

(三國示意圖,不精確)

到了八王之亂後,中原混亂。比較著名的漢化是前秦氐族的漢化(有漢人王猛的功勞)和北魏鮮卑拓跋氏的漢化(把皇姓拓跋改成漢姓元)。其中北魏鋪墊了之後的大一統王朝隋唐,隋文帝就出身在北魏後來的分支——西魏——北周。

北周宇文氏就是漢化的鮮卑人,那鮮卑化漢人有嗎?有,另一個分支北魏——東魏——北齊。以高歡爲首的高氏族人。不過看了歷史就明白,北齊的皇帝荒淫無度,鮮有作爲,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北方實現了民族融合,進而全國實現民族融合,因此纔有了隋唐那麼璀璨的文化。

胡化和漢化同時進行,只是漢化遠大於胡化,而一些完全胡化的則被歷史衝散。

再舉一例,遼國在得到燕雲十六州後,獲得漢人土地的過程也學習了統治手法和政治制度,加速了遼封建化的過程,爲何有人說宋朝不是一統王朝呢,可能就是借於一部分漢人在其他民族統治下得出的結論。

(聲明: 本張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