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在签订“澶渊之盟”后,十几年间装神弄鬼,又是三降天书封禅泰山,又是“圣祖降”,崇奉道教。很多人觉得这个皇帝太不靠谱了,不理朝政,装神弄鬼怎么行!实际上又错了,宋真宗赵恒虽然装神弄鬼的有点荒唐,但是并没有不理朝政、荒废政事。据《宋史》载到,宋真宗认为三降天书及“圣祖降”,这都是上天给的恩赐,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报答上天的眷顾。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边境基本平稳,再无大的军事冲突的发生,此时的宋辽两国都在发展本国经济,宋真宗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且成效显著,为宋代经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两个关键人物

农业一直是古代王朝的立国之本,宋真宗赵恒对农业的重视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和两个人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是他的乳母刘氏,一个是他的老师邢昺。在古代,皇子出生后都会有乳母来喂养,并且喂养的时间长达数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有很多皇帝和乳母的关系很好,并为其封赏、赡养。

宋真宗与乳母刘氏的关系就很好,司马光在笔记中载到:刘氏本农家也,喜言农家之事,真宗自幼闻之。意思就是说刘氏出身农家,喜欢说一些农村、农业上的事,真宗赵恒自幼就耳濡目染,因此真宗对农业的重视在儿时就埋下了伏笔。

据《宋史》记载,宋真宗赵恒曾与宰相王旦商讨农业措施时提到,他的老师、老学究邢昺告诉他:农民的灾难有四类,一是瘟疫,二是干旱,三是水涝,四是牛瘴,每年四者中必会出现一种,只不过有时轻有时重罢了。宋真宗跟其求学多年,足以说明这位从农村出来的老学究对宋真宗赵恒的影响也是颇重的。

发展农业颇有成效

在“澶渊之盟”签订的第二年,宋真宗就下令地方各级长官官衔中必须加入“劝农使”或“劝农”等字词,要求他们鼓励治下百姓努力务农,发展生产。后又颁行农书《景德农田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政府和农民沿用,影响深远。此外,宋真宗还下令恢复前代已有的常平仓制度,来平抑粮食的价格,减少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并且,宋真宗虽然整天装神弄鬼封禅泰山等,但是每次都会下令不允许征调农民服役,修建宫观、修缮道路都都是坚持用军兵服役。在每次御驾亲征的时候,也是禁止随行人员随意破坏农田水利等设施,他在主观上总想着不管搞什么活动都要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使得宋朝在农业上迅速发展,颇有成效。

增加征榷的收入

战争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亏空,且在与辽、西夏和议后每年又要输送相应的岁币,加之封禅祭祀等活动,财政开支极具紧张。为了扭转财政开支,填补财政赤字,就必须增加财政收入。在中国古代,农业是本,也是财政收入的重中之重,故要想增加财政收入,一般都会从农业下手。但是宋真宗赵恒深知农民负担已经特别沉重了,再增加田赋会很困难,将使农民无法维持正常生活。所以他转变了思想策略,将增加收入的重点放在了增加征榷和商税收入等方面。

在禁榷和商税方面如何增加收入呢?宋真宗赵恒推行的方法非常高明,那就是层层确立定额,超收奖赏,欠收处罚。因此地方官吏为了奖赏升迁,就拼命地完成自己辖区所摊派的额度,大多都是超额完成。在此基础上,宋真宗时期还确定了地方向朝廷每年上缴财赋的额度,从而保证了朝廷财政的平衡。

提倡节俭抑制奢侈

宋真宗继位后,就提出了节俭的问题,他曾多次对宰相等大臣说道:一个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节俭。如有官员反映更换宫内锦绣地毯、坐垫等,真宗听后直接拒绝,认为内宫没必要这么奢侈,换成黄绸即可。宋真宗还先后二十几次发布诏书禁止销金服饰,并且还以身作则,下令皇帝、皇后用品也不准用销金、文绣等制品。后宫杜氏自恃是已故杜皇后的侄女,在迎接宋真宗时违规穿销金衣服,宋真宗大怒,直接勒令让其出家为尼姑,这也足以看出真宗抑制奢侈的决心。

综上,宋真宗赵恒虽然信奉道家,整了很多自导自演的神仙显灵的荒唐事,并且还亲自封禅泰山祈福。但是他与历史上其他昏君不同,在装神弄鬼、迷恋道教的同时,并没有将国政荒废,并且尤其是在“澶渊之盟”签订后大力发展农业,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宋朝财政有了一定的好转,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战争而造成的财政赤字。如此双色人生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极少的!

参考文献

①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③徐松:《宋会要辑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