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不僅囚禁了當時的總統曹錕,還以革命爲由,取消了民國政府許諾給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派遣鹿鍾麟帶人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還掠走了大量財物。1912年2月,隆裕太后以宣統皇帝的名義發佈了退位詔書,年僅六歲的溥儀失去了皇帝身份,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

俗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身份地位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對於當事人來說,難免要承受心理的落差。

就說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他的一生經歷了皇帝到平民到戰犯再到政協委員的多重身份轉變,可謂是經歷坎坷。

而當這位曾經的九五至尊晚年以一個平民身份買票回到自己的“老家”——已被改爲博物院的故宮時,在中途遇見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居然讓歷經風浪的溥儀臉色大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它又與溥儀坎坷的人生經歷有什麼牽連呢?
三歲登基,六歲退位
1908年,操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和已經淪爲傀儡的光緒皇帝先後病逝,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變得更加動盪不安。
遵循慈禧太后臨終前的遺命,醇親王載灃的長子,當時年僅3歲的愛新覺羅·溥儀被冊立爲皇帝,取年號爲宣統。
尚在襁褓中的溥儀自然沒有處理朝政大事的能力,實際權力由他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把持。
然而,革命的浪潮越來越猛烈,1911年爆發的武昌起義最終席捲全國,清王朝的滅亡難以挽回。1912年2月,隆裕太后以宣統皇帝的名義發佈了退位詔書,年僅六歲的溥儀失去了皇帝身份,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

北京政變,逃至天津
根據民國政府通過的《清室優待條件》,溥儀退位後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並且保留皇帝稱號,一切開銷用度均由國民政府負責,每年可以拿到400萬兩白銀,所以在這段時間溥儀的生活過得還算舒服。
1917年,不忘清朝統治的軍閥張勳帶領五千辮子軍進入北京,脅迫溥儀復辟。然而這場滑稽的復辟僅維持了十二天,張勳就被聲討下臺,溥儀則回到了故宮繼續做一個富貴閒人。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不僅囚禁了當時的總統曹錕,還以革命爲由,取消了民國政府許諾給清皇室的優待條件,派遣鹿鍾麟帶人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還掠走了大量財物。無奈之下,溥儀與一幫清朝遺老逃到天津,被日本領事館收留。
復辟變傀儡,戰敗成囚犯
北京政變給溥儀的一生帶來很大的影響,溥儀不甘心自己失去了優待條件並遭到了侮辱,開始謀求復辟。
恰逢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野心日漸高漲,溥儀有着清朝皇帝的身份,被日方認爲可以加以利用。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奪取了東北地區,扶植溥儀成爲所謂的“滿洲國”皇帝。一心以爲日本是幫助自己圓夢的溥儀這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爲日本扶植的傀儡,不僅沒有皇帝的尊榮,還備受凌辱。
就這樣,溥儀做了十餘年有名無實的皇帝。日本戰敗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關押,成了一名囚犯。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溥儀才被引渡回國。
特赦成公民,買票回老家
溥儀回國後,經歷了幾年的勞動改造,於1959年被特赦出獄,成了一名新時代的中國公民。恢復自由身的溥儀先是在一家植物園工作,後來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擔任資料員,成了一名政協委員。
晚年的溥儀出於對“故鄉”的惦記,買票進入了闊別已久的紫禁城。就當溥儀重回故地,傷感往事的時候,中途撞見的一位白髮老人讓溥儀愣了幾秒後臉色都變了。
原來,溥儀偶遇的白髮老人正是當年參與北京政變並將自己驅逐出紫禁城的鹿鍾麟。對於這位當年的敵人,溥儀難免會有一些害怕。

而鹿鍾麟看到溥儀之後也認出了他,回想起自己當年的做法,鹿鍾麟也有些過意不去,就表示願意買票請溥儀回紫禁城參觀,算是對當年的事情做一點補償。鹿鍾麟的心意將溥儀逗樂了,本來尷尬的氣氛一下就緩和了。
溥儀拿出了手中的門票,說現在自己也是一位普通的公民,想進紫禁城也必須得買門票了。兩人交談了許久,算是對往事的追憶。不過從此以後,溥儀就再也不願去故宮參觀了。
小結
俗話說:“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如果溥儀還是位高權重的皇帝的話,自然還會記恨鹿鍾麟當年的所作所爲。而溥儀願意與鹿鍾麟冰釋前嫌,平等交流,說明這位末代皇帝已經認識並接受了自己身份地位的轉變了。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