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回國操辦婚禮的日子裏,碧莉心裏一直很不平靜,她多次和家人交談,希望告訴奶奶實情,卻被家人們一次次懟了回來。碧莉雖然從6歲起就跟着父母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生活,但她對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一時無法接受全家人對奶奶的隱瞞。

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關注我每天更新,一起成長

01

如果你有親人患上了絕症,時日無多,你會怎麼做?

這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假設,卻發生在很多人的生活裏,我前段時間看完的一部電影《別告訴她》,講的正是與死亡有關的說謊與離別的故事。

《別告訴她》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吉林,一個華人家庭的奶奶被診斷罹癌,醫生告知家人奶奶可能只剩三個多月的時間了。

全家人都選擇了隱瞞奶奶,絕口不提癌症之事,只告訴奶奶,她身體沒什麼大礙,依舊健康。

這一家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大兒子在日本定居,二兒子則在美國紮根,得知奶奶的病情後,兩個家庭都計劃攜家帶口回國。

爲了隱瞞奶奶,使一切變得順理成章,他們謀劃了一場假婚禮,而在此之前,電影的女主角、奶奶的孫女碧莉毫不知情,她當真以爲自己的堂弟真的要結婚了。

02

然而,父親的不正常舉動還是引起了她的懷疑,在她反覆要求下,父親終於坦白:堂弟結婚是假,全家人回國探望患癌的奶奶纔是真的。

碧莉雖然從6歲起就跟着父母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生活,但她對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一時無法接受全家人對奶奶的隱瞞。

在碧莉看來,家人之間不該說謊,更何況奶奶是病人,她有權知道真相,在美國如果不如實告知病人病情,那是違法的。

但父親卻哀傷地告訴她,在中國不一樣,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隱瞞病情,那是爲家人着想,不忍他們絕望痛苦地離開。

碧莉從小就接受了外國教育,實在沒法認同這樣的“傳統”,而她的父母根本不管她的看法,甚至不打算帶她回國,害怕她給奶奶添亂。

彼時的碧莉處境不順,已經三十歲的她,不僅沒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工作,連申請的學校獎學金也落選了,心情灰暗的她一直不肯和父母坦白,心裏籠罩着厚重的陰霾,在父母都乘飛機回國後,沮喪的她選擇了自行回國。

03

碧莉回國後,心情依舊慘淡,奶奶見到了她極其熱情,和藹地笑着看着圍坐在客廳裏的一家人——他們很久沒有回來了。

奶奶很開心自己的孫子回國辦婚禮,擅作主張給親戚朋友們發了請柬,說要給孫子辦一場盛大熱鬧的婚禮,在場的人聽後表情陰鬱,碧莉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神情,而奶奶只當他們在倒時差。

奶奶一直強調自己身體健康,早上還拉上碧莉外出鍛鍊身體,讓她多多運動,碧莉看到精神不錯的奶奶,心情複雜,欲言又止。

在回國操辦婚禮的日子裏,碧莉心裏一直很不平靜,她多次和家人交談,希望告訴奶奶實情,卻被家人們一次次懟了回來。

家人們都說,不告訴奶奶病情是爲了她好,如果她只剩下最後一些日子,那就讓她好好地度過,沒有擔憂地活着。

碧莉沒法理解,中西方文化有着差異,她並不覺得善意的謊言有用,相反,她強調人權,希望家人們能尊重奶奶,讓她知曉真相,而不是一直被他們矇在鼓裏。

堂弟的婚禮辦得很熱鬧,親戚朋友都來了,奶奶全程帶着笑,滿心歡喜,而碧莉卻在喜慶歡樂的氣氛中繼續憂愁,她勉強自己擠出微笑,還上臺發言祝福堂弟,一切看似平靜卻又暗流湧動。

其實奶奶那些天一直在強撐着,她咳嗽難捱,卻謊稱那是感冒留下的病根,不礙事,自己喫了大兒子從日本帶回來的藥感覺已經好多了。

碧莉看着憔悴的奶奶,心疼不已,卻始終沒有勇氣告訴她真相,直到她飛往美國,奶奶依舊笑着和她說話,讓她樂觀一點,養好精神,好好地活兒。

“生活中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你一定要想得開,千萬不能鑽牛角尖。因爲生活不光是你去做什麼,更是你如何去做。一個人的精神支柱非常重要。”

《別告訴她》根據導演親身經歷的故事改編,導演的奶奶很幸運,依舊好好地活着。

04

這部電影有點紀錄片的感覺,接近生活,從細枝末節裏讓人感到平淡中的沉重,看似輕鬆背後的壓抑。

電影主題與死亡有關,但整部電影裏都沒有刻意地煽情,也沒有過於壓抑的氣氛,而我卻被觸動到了。

這場看似平靜的告別,其實更多的是內心的掙扎。

談到死亡與告別,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對?

看到電影評論裏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些人家裏選擇隱瞞病情,有些人則告知家人真相,結果殊途同歸。

有人評論說:“我們一家人都隱瞞了奶奶的病情,但到最後她也知曉了,想瞞也瞞不住。只是遺憾,我奶奶不像電影導演的奶奶一樣活了下來。”

我想,在逼近死亡的那一刻,人總是會感到一絲恐懼的,那些善意的謊言或許是爲了讓飽受病痛折磨的家人放寬心,給他們一點希望,而不是冷冰冰地宣判他們時日無多。

而坦白真相,則是爲了尊重他們,給他們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在所剩無幾的日子裏能夠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儘量少留一些遺憾。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兩種選擇都各有利弊,沒有明確的對錯之分。

史鐵生曾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麼可怕。”

這樣的心態無疑是好的,只是很多人都沒法在死亡面前平靜地告別,真正做到豁達、平靜,淡然處之。

我們終究要在生活裏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情,纔會變得從容淡定,在一次次的告別中,才能漸漸擺脫那份絕望哀傷,也愈加懂得生命的意義。

或許歷經世事後,我們就會在那個節日降臨前,不再害怕那必然發生的沉重告別。

夏與至,青年作者,堅持寫作,寫溫暖清醒的文字,新書《人生就是小歡喜》已出版,關注我,溫暖治癒你,每天更新,一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