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經濟低迷時,爲何還堅持打第二次車臣戰爭,有何意圖?

1999年8月26日,俄羅斯聯邦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重新控制車臣。此次戰爭爲期9個月,基本上消滅了車臣分裂武裝。


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俄羅斯曾經進行過第一次車臣戰爭,雖然表面勝了,實際上俄羅斯損失慘重,而且還簽了“城下之盟”,給予車臣分裂勢力更多的權力,也助漲了車臣分裂勢力發展。

但第二次車臣戰爭時,正值俄羅斯獨立以來最艱難的時期,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俄羅斯還趕上金融危機,國力衰弱,在外界眼裏根本無力再打這場戰爭。

1.國家面臨分裂危險

俄羅斯之所以堅決打第二次車臣戰爭,主要因爲車臣分裂勢力發展速度極快,到了無法遏制的階段。

車臣分裂武裝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嚐到了甜頭,以爲俄軍不堪一擊。因此,車臣分裂武裝以爲在車臣趕走俄軍後,然後再在達吉斯坦打敗俄軍,那麼車臣、達吉斯坦就脫離俄羅斯,就能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


面對巴薩耶夫的進攻,1999年8月10日,剛被葉利欽任命總理的普京,與總統葉利欽及有關部門領導人討論了車臣形勢時,普京認爲:“

普京在這裏說了兩個關鍵詞,

作爲克格勃出身的普京,深知這種危險性。如果不徹底消滅這支叛軍,有可能就會獨立。


而普京所說的“

2.轉移金融危機視線

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經濟不景氣,而且經歷過“休克療法”後,俄羅斯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從過程來看,俄羅斯第一次大波動主要是外來造成的,是東亞金融危機所引起的,第二次、第三三次則主要是俄羅斯政府政策失誤所導致的信任危機。

在此期間,葉利欽頻繁的“換相”,主要目的就是想急於擺脫金融危機,重振民衆信心。最後選定了普京。

面對國內經濟與金融的危機,俄羅斯勢必要找到一個突破口,轉移民衆對政府不滿情緒。於是車臣分裂勢力讓俄羅斯痛下決心決定開戰。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戰中和最後贏得勝利後,俄羅斯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也掩蓋了危機下的俄羅斯。

從這一角度看,

3.普京“登基”之戰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我們會發現,作爲俄羅斯新任總理的普京,親自指揮,而且還冒着危險親臨前線,慰問參戰的俄軍,這些舉動都與第一次車臣戰爭截然不同。

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軍士氣低迷,而且總統總理也沒有看望參戰軍人。但這次普京作爲總理,爲何要走上一線呢?


其實這裏面有很多因素,

如果第二次車臣戰爭失敗,或許普京也將被撤掉總理職務,更不要說問鼎總統大位了。


葉利欽此時已經處於多病狀態,他對於普京是信賴的,兩人是否之前商議過接班的事,但

葉利欽讓普京接班還需要得到民衆的支持,堵住反對派的嘴。而車臣戰爭就是一個最好機會。普京也因此戰,使他當選總統順理成章,支持率很高。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