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刚从战火中走出的国度百废待兴,各方各面都需要恢复发展,那些刚从战场归来的将士,没有停留片刻,又要奔赴祖国各地致力于祖国的经济建设。
新疆,位于西北的最大省,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这里沙漠遍布,近代以来,因为战乱的原因,这里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其实这个却是个“聚宝盆”,丰富的矿产资源先不说,在建国初军垦事业已经获得非常好的发展,而短短数年之间,就令新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的付出和贡献,他就是张仲瀚。
兴趣广泛的文艺家
1915年,张仲瀚生于河北沧县的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曾是清宫内阁侍读,还得过慈禧太后的赏赐,家族重视学风,虽然他自幼锦衣玉食,但成绩一直不错,1931年,16岁的张仲瀚来到北平考入平民高中,在同学介绍下,他加入过“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左翼戏剧家大联盟”、还当过学校进步刊物《新帆》主编和《曙前》剧社社长。
张仲瀚兴趣广泛、才智过人,练得一手好书法,文笔底蕴深厚,而他一生最爱好的却是京剧,1941年,延安举办春节联欢会,他演出京剧《四进士》,字正腔圆,起伏跌宕,投足举手间,韵味十足,演出结束台下掌声如雷。
而他这个文艺家在培养自己丰富兴趣时,自己的爱国情怀也在一点点加深,或许说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才是他此生最大的兴趣。
了不起的革命家
早在1933年,张仲瀚就加入我党,为了更好地执行党的任务,他托付伯父介绍自己进入蔚县政府当科员,后来又调任博野县公安局局长,有这个身份做掩护,执行党的秘密任务真是游刃有余,而且他还利用职权,救出不少被捕的党员和爱国群众。
在他的维护下,博野地下组织结构完整,抗战爆发后,他以此为基础,创建了河北民军,举起抗日大旗。队伍创建不久,他响应军事干部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的号召,将河北民军交给吕正操领导,回家乡又组建了抗日自卫军,在他率领下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
后来八路军120师来到冀中地区后,他率领抗日自卫军与719团合编,他担任团长,原719团团长贺庆积改为副团长,当时120师主力团团长都是参加过长征的,只有他是“半路出身”,对他还有些不服气,而张仲瀚也没说什么,因为他要用实力说明自己,不就在他指挥的陈庄战斗中,一战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600余支长短枪,经此一战,他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到了1948年底,张仲瀚已升为一野第一兵团六师师长。
贡献巨大的农学家
1949年夏,在新疆解放前夕,王震已经看重这片辽阔的土地,心里也在畅想在那里开创更大规模的“南泥湾”,思索良久,他觉得这份重任交给六师师长张仲瀚,知道原委后,张仲瀚当场表示:不管将来新疆之行有多困难,新疆之战有多么残酷,我愿意到新疆去,一定要到新疆去。
1949年9月,新疆刚刚解放,张仲瀚就带领一个小分队,先期到达新疆,做好开荒生产的准备工作。
很快几十万解放军进驻新疆,因为张仲瀚前期准备充分,农垦开发进展很顺利,1951年就实现了生产自给。
新疆领域广阔,各区域自然条件各异,为了进行好农垦工作,张仲瀚经常实地勘察,有一次他去玛纳斯河流域勘察,正赶上玛纳斯河大桥抢修,他就徒步过河,后来在茫茫无边的苇湖中勘察到天黑,要不是警卫队的同志们找到他们,他们就要在那里过夜了。
大家知道石河子地区是新疆棉花基地,其实过去一直认为这里是不能种棉的禁地,后来还是张仲瀚在勘察时,发现一个连长将从家乡带来的棉籽种在菜地上,收获了一些棉花,虽产量不高,但说明这里能种棉花,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最终促成棉花基地的成立。
一生未娶的将军
因在新疆作出的巨大贡献,张仲瀚很快提升为第九军政委、后担任第22兵团政治部主任,作为兵团级干部,55年应该授予中将军衔,由于他此时已调任农垦部副部长,已经离开军队系统的他,按原则不能参加授衔。
与授衔失之交臂,或许是张老的一个人生遗憾,而他另一个遗憾就是此生没有娶妻,常年为国家操劳,晚年张老的身体状态大不如前,幸亏他有一义子,晚年生活都由他照顾,1980年3月9日,孑然一身的张仲瀚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65岁。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