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今天我們說的便是不一樣的秦將——王翦。而王翦在自己功高蓋主後通過自己的才智,消除了秦王猜疑,保全自己的性命,從此迴歸田園逍遙一生。

盛極必衰,分久必合。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多次政權的更替,造就了無數的蓋世英雄。有的人因爲自己的曾經爲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有的人明明自己的威望已經超過皇帝,還不知韜光養晦,唯我獨尊。這些人一般都沒有好的結果。皇帝會爲了自己的顏面,或者爲了自己統治的穩定,想盡辦法去解決掉這些人。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個樣子的,今天我們說的便是不一樣的秦將——王翦。
王翦秦國名將,和白起蒙恬齊名。王翦開始只是一個武夫,武功高強,力大無窮。對軍事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參軍後他看到了自己的短處,開始奮發圖強。攻讀兵書。把書中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學着去排兵佈陣,學着用腦子去帶兵打仗,慢慢的從一個普通士兵,當上了將軍,後來在統一六國的征戰中,率領軍隊打下趙國、楚國、燕國。爲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班師回朝後,相較於其他爲軍功喜悅的將軍,王翦明顯消沉了許多。王翦的官職已經達到了頂峯,可以說封無可封。而他在軍中的威望也超過了秦王,看過史書的他,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稍稍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王翦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他只要好好的活着,便想出來一個好辦法。一天他跑到秦王跟前,非常害怕的說:“臣要解甲歸田,告老還鄉”。這樣既消除了秦王的猜疑,又保全了帝王面子。自己還可以得到一些賞賜,衣錦還鄉,安度晚年。
誰曾想秦王果斷的拒接了他的請求,還說:“你留下來,我不殺你,封你做大官”。其實秦王這樣做是有他的道理的,第一,他這個樣子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代明君,不是那些兔死狗烹的卑鄙小人。讓更多的臣子繼續爲自己服務,不用忌憚自己。第二,那時候天下已經穩定,秦王對國家已經有了絕對的控制權,那些將士已經影響不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他才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有多少功高蓋主的大臣因爲不知進退而不得善終,漢朝名將韓信死在劉邦手中,朱元璋晚年更是變本加厲的屠殺開國功臣。宋太祖趙匡胤還算一個比較溫和的皇帝,通過杯酒釋兵權,讓功臣遠離朝政,不在影響自己對國家的統治。而王翦在自己功高蓋主後通過自己的才智,消除了秦王猜疑,保全自己的性命,從此迴歸田園逍遙一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