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原因就是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實是打了個平手,雙方都沒佔到便宜,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也達到了擊潰國軍戰區主力部隊的目的,第三次會戰則是日軍戰敗,損失較大,等到日軍集中兵力,以攻佔長沙爲目的的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也就沒有用了。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更是連日軍的企圖都沒有搞清楚,而且是自始至終一直沒有搞清楚,日軍的意圖是尋機殲滅國軍在華中地區的主力部隊,但是薛嶽錯誤的以爲日軍的目的是要進攻長沙,因此強令七十四軍長途行軍,趕來支援長沙防禦戰。

大家好,我們的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經過電視劇《長沙保衛戰》的吹捧,薛嶽這些年行情看漲,都快被一些人吹成所謂的戰神了。但是如果仔細考察整個長沙保衛戰的前三次會戰,也就是三次長沙會戰,就會發現其實言過其實了,薛嶽遠沒有那麼神。不僅不神,而且錯漏百出,日軍基本上來去自如,至於所謂殲敵十萬,更是無從談起。 只能說,薛嶽在日軍於1944年下決心打通交通線之前,一直算是一個有福氣的福將。
按照第九戰區原定的計劃,當日軍從湘北嶽陽出發,渡過新牆河和汨羅江向長沙進攻的時候,第一線部隊應該逐次抵抗,吸引日軍向長沙附近深入,第一線部隊逐步轉入外線,轉而破壞和攻擊日軍後勤補給線,也就是將日軍放到長沙附近,在日軍在長沙堅城之下苦戰一段時間後,在敵後的部隊再從山區出來,將日軍包圍,聚而殲之。
這也就是薛嶽在回憶中大肆鼓吹的天爐戰法。其實這個戰法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是利用日軍兵力有限的缺陷,又是在我國國土上作戰,在華中的日軍只能以保守武漢爲目的,所以每次能夠從武漢和江西抽調出來用於進攻長沙的兵力都不會太多,將日軍引誘進預設陣地,迫使日軍無法速戰速決,只能進行持久消耗戰,等到日軍消耗得差不多了,被迫撤退的時候,國軍再轉入追擊,尋機殲滅敵人一部分。
但即便是如此,前兩次長沙會戰中日軍也並不上當,每次都是在接近長沙附近的時候,發現國軍第一線部隊抵抗並不激烈,日軍自身也找不到殲滅國軍主力的機會的情況下,加上後勤補給線被國軍外線部隊攻擊,保障不繼,就提前撤兵了。前兩次長沙會戰中,日軍可以說是來去自由,來的時候國軍無力阻止,撤退時國軍即使能夠包圍一部分,日軍也能夠突圍而去,國軍無可奈何。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攜帶的輜重和物資非常有限,並沒有大舉深入,攻下長沙的決心,只是對第九戰區國軍的掃蕩作戰,在物資消耗完之後,日軍自己就撤退了。國軍在追擊過程中雖然也殺傷了一部分日軍,但是戰果遠沒有宣傳說得那麼大。即使如此,在日軍突破汨羅江之後,薛嶽還是將戰區總部提前遷往耒陽,在長沙只留了一個指揮所,薛嶽帶少數人指揮。而且,薛嶽一度想要放棄長沙,是關麟徵堅持不肯放棄,正在爭執不下的時候,日軍已經開始主動後撤,國軍從而轉入追擊。
第二次長沙會戰,薛嶽更是連日軍的企圖都沒有搞清楚,而且是自始至終一直沒有搞清楚,日軍的意圖是尋機殲滅國軍在華中地區的主力部隊,但是薛嶽錯誤的以爲日軍的目的是要進攻長沙,因此強令七十四軍長途行軍,趕來支援長沙防禦戰。結果導致七十四軍在行軍途中被日軍攔腰截斷,大敗虧輸,兵力損失過半,王耀武僅以身免。作爲國軍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的第十軍,也在薛嶽的錯誤指揮下,整師整團的補充到已經被日軍打垮的三十七軍陳沛部去,同樣損失慘重。因此,第二次長沙會戰哪怕是在國軍統帥部看來,也是敗仗,戰後第十軍軍長李玉堂被撤職,七十四軍的師長廖齡奇被槍斃。
相對而言,只有第三次日軍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卻始終未能像前兩次長沙會戰一樣,能夠打垮國軍主力部隊,因此深入到了長沙附近,遇到了早已堅固設防的第十軍,陷入苦戰。這時候日軍如果只是淺嘗輒止,也能夠全身而退,但是日軍卻堅持突然要戀戰,企圖攻下長沙後再撤退,而日軍的這個意圖又意外被國軍在截獲的日軍文件中發現,從而馬上調集外圍部隊增援長沙,從而將日軍合圍在撈刀河和瀏陽河之間。日軍苦戰之後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重圍,於是再次開始主動撤退,國軍不斷追擊,從而取得了比較大的戰果。
縱觀前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每次出動的部隊都只有十萬到十二萬人,要應對國軍在整個第九戰區的龐大部隊,顯然力不從心,所以每次實際上都是希望能夠擊潰國軍戰區主力部隊。這其實是爲了消除國軍對武漢的威脅而主動發起的攻勢,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對日軍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第二次尤其一舉打垮了第十軍和七十四軍兩個主力部隊,而這兩個部隊都是國軍統帥部重金打造的準備用於攻擊的部隊。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有一個意外的原因,就是國軍在長沙的兩個炮兵團發揮了重要作用,完全壓制住了日軍炮火,所以第十軍才能持續堅守,消耗日軍,爲外圍部隊增援,包圍日軍爭取了比較充分的時間。
而當日軍第四次發動長衡會戰,以打通交通線爲目的的時候,明確了攻佔長沙的戰役目標後,國軍在長沙雖然極力抵抗,卻仍然未能擊退日軍,最後導致長沙衡陽失守,日軍的戰役目的完全達成。這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何在呢?爲什麼不靈了呢?其實原因就是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實是打了個平手,雙方都沒佔到便宜,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也達到了擊潰國軍戰區主力部隊的目的,第三次會戰則是日軍戰敗,損失較大,等到日軍集中兵力,以攻佔長沙爲目的的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也就沒有用了。可以說,整個長沙保衛戰的四次會戰,薛嶽贏也贏得稀裏糊塗,輸就更加輸得稀裏糊塗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