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把108條好漢塑造得栩栩如生,各有各的性格特點,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雖然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爲在現實中無法光明正大的生活下去,才投靠梁山,謀得一條出路。

一、威風凜凜的開場

水滸中,柴進的開場與衆不同,他的一些事蹟是從酒館老闆的嘴裏描述出來的,在酒館老闆眼裏,柴進就是自己所在村莊實力雄厚的大財主,並且非常仗義,扶貧這種事做來也是毫不喫力。

最重要的是,他還在家中養了35個“閒人”,這些喫喝拉撒都在柴莊的人,很多名義上是好漢,其實大部分還是因爲觸犯法律無路可去的罪犯。

柴進之所以要收留這些人,並不是他閒得慌,而是想要廣納賢士,爲自己的事業找一些智囊團,顯然柴進看人的眼光忒差了,和他理財能力相比相差太遠。

酒館老闆當然不會考慮這些,他只看到柴老闆財大氣粗,家裏養了35個人,還告訴大家:如果有壯士沒地方待可以去柴府,柴進都會收留!這樣的魄力在酒館老闆等普通人看來,那是一等一的好人啊,仗義疏財,關鍵是還善良!

所以,當林沖犯了事沒有地方去的時候,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柴進,因爲柴大官人絕對不會拒絕他。不僅如此,柴進還幫林沖想好了接下來的路:上梁山。

因爲林沖上梁山這件事,也讓柴進的名聲再一次得到提升,當時吳用並不看好林沖,還挑挑揀揀想要拒絕,無奈這是柴進送來的,不看僧面看佛面,最後林沖留在了梁山。

之後宋江也犯了事,殺了閻婆惜後宋江一路被押送,被衙役欺凌,險些到不了目的地,爲了活命,宋江到滄州後,就在別人的提醒下找到柴進,柴進聽後並不把宋江的遭遇當成多大的事,而是大大咧咧的告訴宋江:你不用怕,就在我這舒舒服服的住着吧,就算你殺了朝廷命官,只要我在,就能保證有你一口吃的。

就這樣,作爲梁山最重要的領導人宋江逃過生死劫,開始迎來了自己事業的高峯時期。

二、尷尬的小旋風

按理說,有這麼多人受過柴進的恩惠,即便他不入寇,憑他在江湖上的好名聲,再加上萬貫的家產,瀟灑的做一個有財有德的土財主不是更好嗎?可柴進卻走一條讓世人都疑惑的道路,這和他的出身以及性格有着密切的聯繫。

1、高貴出身

柴進的出身非同一般,《水滸傳》當中出現這個人物並非作者杜撰,而是有一些歷史來源的。根據水滸當中的敘述,柴進是作爲後周皇帝柴榮後代的身份出現,即便是已經輝煌不再的皇族,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柴氏後代依然生活得很滋潤,這還有個野史故事。

柴榮作爲皇帝其實是非常合格的,他有自己的政治思想,在軍事上從來不馬虎,不管是清除南唐餘孽,還是攻打遼國,可以說是全靠柴榮的勇敢決策,才能夠結束當時紛爭的政治格局。可惜的是,柴榮沒有及時收回兵權,這就讓趙匡胤有機可乘。

和宋朝的重文輕武,導致整個朝代萎靡不振的歷史事實相比較,很多看官更多還是願意相信,如果當時由柴榮的後周來掌管天下,說不定後周會比宋朝延續更長的時間,畢竟柴榮在軍事上的果敢,是宋朝任何一個皇帝都無法比擬的。

但可惜的是,這一切讓趙匡胤龍袍加身給毀了。但是這個皇帝的接力棒來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就連趙匡胤自己也要想很多借口爲自己圓謊,並且他還下令要厚待柴榮的後代,甚至還鄭重發誓,會讓柴氏子孫平安度日,不會過多幹涉。

可這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柴氏子孫不得參政。而柴氏子孫可以擁有衆多田地,豐厚的收入,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後盾是皇帝,因此柴氏子孫一直順風順水的生活着,包括柴進。

從水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柴進其實並不想造反,他也完全沒有政治野心,更多的還是一心想行俠仗義,對於梁山好漢,即便和他們爲伍,他內心還是不認同的。

書中講到柴進的叔叔被高廉的小舅子欺壓,李逵知道之後氣憤難忍,表示要去殺了那些人,柴進卻當場阻止,並且還訓斥李逵:這裏是天子腳,你以爲還是在你的小寨子裏,隨意打打殺殺?柴進對於梁山本質的不認同主要還是和他的出身有關。

2、仗義卻不聰明

從根本上說柴進並沒有想過造反,他沒有政治抱負,沒有野心,他所謂的“招賢納士”對於當時的朝廷而言是不痛不癢,因爲他招納的都是一些“山賊草寇”,這些人如何能夠和朝廷抗衡?

所以,即便柴進養了35個閒人,依然沒有朝廷之人找他談話。但這也是柴進不聰明的地方,他仗義疏財可以理解,他性格就是這樣,願意幫助別人,喜歡幫助別人,但是他的這種幫助卻有點高高在上,所以柴進在工作中很難交到真朋友。

比如林沖,介紹林沖去梁山的是柴進,給林沖盤纏上路的是柴進,可以說柴進纔是林沖的再生父母,但是到了梁山之後,很明顯林沖已經完全被宋江折服,拿着柴進的錢對林沖家盡心盡力的安排,對林沖更是相見恨晚的照顧,很快就贏得林沖的好感,讓林沖甘心爲宋江拼命。

所以,很多歷史學家分析,柴進是一個很不聰明的人,情商也不高,他無法真實的面對工作上的問題,到最後,只能變成一個出力不討好的尷尬人。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