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天津天海正式宣佈解散並退出本賽季的中超聯賽,中國足協2020賽季的准入名單已經基本確定。據悉,中國足協昨日起在上海召開爲期三天的“2020中超、中甲、中乙聯賽俱樂部總經理聯席會議”。


這次會議的重要議程就是公佈三級聯賽的參賽球隊名單。事實上,足協爲了這個准入名單花了不少功夫,因爲自2月3日(足協設定的提交工資確認表的時間)到昨天的100天時間裏,中國職業足球四級別聯賽已經有22傢俱樂部確定退出。

中乙球隊一半退出 中冠聯賽或將停擺

事實上,在天海退出之前,中甲、中乙、中冠已經有不少俱樂部退出,只是這些消息遠沒有天海退出的新聞更吸睛。現在把這些消息綜合起來看,中國職業足球的根基已經危機重重。

暫且將天海放在一邊,我們從中甲看起。深足遞補中超後,中甲一共空缺四個名額,這是因爲之前廣東華南虎、四川FC和遼足已經確定退出。

這其中,廣東華南虎的退出最讓人震驚,這支衝甲時曾因“現金支付獎金”引發外界關注的“土豪隊”最終也敗在了資金問題上。

中甲空出四個名額後,足協曾要求蘇州東吳、江西聯盛、河北精英等六傢俱樂部提交遞補材料。沒想到,上賽季排名北區第三的河北精英直接放棄,而蘇州東吳至今還存在欠薪問題。

再看中乙,上賽季中乙有32支球隊,升入中甲3支球隊、再遞補中甲4支球隊後(從中甲降級的上海申鑫已解散)。目前,未按時提交工資確認表的有銀川賀蘭山等9支球隊,也等同於退出,算下來,中乙還剩16支球隊。

一年之內,一個級別內32支俱樂部少了一半,舉世罕見。

這還沒完,按照遞補原則,中乙剩下的名額將由中冠球隊補充。但去年參加中冠聯賽的球隊只有16支隊伍,其中有8支未提交工資確認表而退出,這意味着一旦中冠球隊全部遞補中乙,中冠聯賽將無從談起。


不能造血只靠燒錢 去泡沫化或成笑談

不到一年的時間,“打造世界第六聯賽”的豪言壯語已經演變爲100天內22傢俱樂部退出、中冠聯賽都無法正常展開的窘境。究其原因,無外乎一個字:錢。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中國足球離不開幾個關鍵詞:金元滾滾、年少多金、高薪低能。不能否認,這些現象的確存在於中國職業足球領域,但這幾個詞遠不是全部。

事實上,相比處於“金字塔尖”的中超,沒有超級外援、沒有大牌外教的中甲、中乙聯賽,纔是中國足球更真實、更本色的“素顏“。也只有在這裏,你才能更真切瞭解中國足球的本來面目。

一份業內調查材料顯示,2018賽季中乙俱樂部平均收入僅爲900萬元人民幣,平均球員薪資支出就達到了800萬元,加上其他開支,平均每傢俱樂部虧損2000萬元。同一賽季,中甲俱樂部平均虧損也是2000萬元。

換句話說,中國的職業俱樂部幾乎沒有造血功能,只能靠投資人、母公司不斷輸血。

一個不能不說的事實是,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歷來就有“房地產聯賽”的“美名”,以房地產企業爲母公司的俱樂部不再少數。作爲贊助中國足球的主流行業,房地產不景氣,也會引發職業足球俱樂部的“財政危機”。

不難判斷,俱樂部如果沒有造血功能,在投資人遭遇商業困境時必然陷入危機。如果不遏制俱樂部無限制燒錢,最終摧垮的不只是俱樂部自身,而是整個聯賽。

在中國職業足球的體系裏,中超、中甲、中乙、中冠四級聯賽是一個整體,上級聯賽的現象必然會作用到下級聯賽形成傳導,因此,聯賽必須均衡發展並伴有相應的財務公平政策。

當然,中國足協其實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並從2018年開始啓動了一系列限制俱樂部投資的政策。但兩年過去,政策成效依然有限。就在頂級聯賽“燒錢”沒有限制的同時,低級別聯賽球隊退出潮已悄然來臨。可以預見,如果足協不對這些問題進行整改,中超“去泡沫化”將只是一句笑談,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底層危機遲早會威脅到金字塔尖的中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