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陽明的一生非常輝煌,作爲一名思想家,他可以到各地講學,傳播心學學說,成爲萬人敬仰的賢者,作爲一位軍事家,他能躍馬揚鞭,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間,翩翩然有國士之風。另一次大戰是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王陽明當時手下並沒有士兵,若是寧王進攻根本無法抵抗,於是王陽明採用疑兵之計來擾亂寧王的心理,讓他不敢貿然進攻,而王陽明就在寧王遲疑的時間裏倉促地募集到了一支八萬人的軍隊。

有句話叫“書生誤國”,還有句話叫“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隻會死讀書,滿口的之乎者也,但又不懂得變通的人。可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書生,他不僅做好了書生的本分,即著書立說,而且還搶了武將的職責,能帶兵打仗,解救國家於危難之間,他就是王陽明。


王陽明作爲一介書生,他創立了心學,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使心學成爲繼朱子理學之後影響力最大的學說,他本人也與孔子、孟子、朱熹合稱爲四大聖人。王陽明的代表作有《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和《傳習錄》,這些著作被譯成多種語言傳播到海外,影響了很多的人。但王陽明的成就不只在這些方面,他的標籤除了“文學家”、“思想家”之外,還有一個“軍事家”。

王陽明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的薰陶,小小年紀就會讀書識字,非常的聰明機警,被家族寄予厚望。可王陽明卻是一個怪胎,他不像其他讀書人一樣把科舉當成頭等要事,他覺得讀書不是爲了中第,而是爲了讓自己成爲聖賢之人。他少年時期便懷有大志,他看到國家被外侮侵犯,於是立誓要學好兵法,蕩除賊寇,他獨自遊歷了居庸關、山海關等地,考察邊塞情況,爲日後實現自己的志向打下了基礎。

王陽明一生曾多次帶兵平定叛亂,其中成就最高的有兩次。正德十一年,王陽明受命平定江西賊寇,他首先了解清楚了盜賊的動向,知己知彼,隨後親自帶領軍隊在上杭出其不意地進攻敵軍,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第一戰就取得了大捷。之後王陽明又帶兵平定了大庾、左溪和橫水三個地方,將爲患江西數十年的賊寇一舉掃清。面對兵強馬壯的盜賊,王陽明率領着一支雜牌軍取得了勝利,靠的就是王陽明深諳兵法和馭兵之術,他懂得帶兵要善於變化,以“詭變”馭兵,才能讓敵人捉摸不透。經此一戰,王陽明的名聲大振,江西一帶的民衆都把他奉爲神。

另一次大戰是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王陽明當時手下並沒有士兵,若是寧王進攻根本無法抵抗,於是王陽明採用疑兵之計來擾亂寧王的心理,讓他不敢貿然進攻,而王陽明就在寧王遲疑的時間裏倉促地募集到了一支八萬人的軍隊。王陽明率兵進攻寧王的巢穴南昌,寧王當時派兵到安慶,南昌並沒有什麼兵力,只好趕緊回兵解救南昌,經過三天時間,王陽明的軍隊戰勝了叛軍,並俘虜了寧王。


王陽明的一生非常輝煌,作爲一名思想家,他可以到各地講學,傳播心學學說,成爲萬人敬仰的賢者,作爲一位軍事家,他能躍馬揚鞭,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間,翩翩然有國士之風。此等有才幹有謀略的書生當然是國之棟樑,又怎麼會誤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