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成爲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就像很多父母都認爲“知識改變命運”,所以總會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乖乖聽話,可是未來真的取決於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嗎?

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東西其實佔很少的比例。更多的知識是通過不斷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獲得的。良好的行爲習慣、閱讀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習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更多是需要從小培養。

幼兒時期是孩子各種習慣行成的關鍵所在,例如,1-4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將對孩子未來成爲怎樣的人起到關鍵作用;再如3-5歲是孩子的思維敏感期,這期間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有助於加快孩子對事物的認知速度。

當然,遠不止這些,7歲前是一個人行爲習慣,人格形成的關鍵。這期間如何正確引導纔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可能很多父母會說,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活潑好動,有的內向安靜,我應該怎麼教育、引導呢?

我想說,不論是什麼樣性格的孩子,他們一定有一個共同愛好,那就是聽故事!所以:故事,是媽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形象的講述,讓孩子充滿無限想象力

童話故事爲什麼特別,是因爲它可以表達孩子的心靈與熱情,孩子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瞭解到大人們的事,還能通過童話故事展開無限想象力!

3-5歲是孩子邏輯思維的敏感期,這期間孩子總是保持着一份好奇,總會不停的問爲什麼,“爲什麼兔子有兩隻耳朵?”,“爲什麼天會下雨”等等。有些問題甚至讓我們無法回答,但是這卻是孩子出現邏輯思維的主要表現。

記得一位媽媽說起,有次她給孩子講《人魚公主》,當講到小美人魚游到海面上時,孩子的兩條胳膊上下襬動,媽媽就問:“你在幹什麼呢?”孩子回答:“我在游泳。”當講到:“小美人魚救起王子後躲到礁石後面。”孩子就遠遠地坐到一邊,媽媽問:“怎麼了?”孩子說:“我躲在礁石後面吶。”

看,童話故事真的可以讓孩子充滿無限的想象力,我想這應該是最好的啓蒙“教課書”吧!

爲什麼要堅持給孩子講故事

我認識一位媽媽,她從孩子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就給孩子講故事。剛開始給孩子講的時候,周圍的姐妹們還會嘲笑她,說你對這麼小的孩子講這些,他能聽懂嗎?可是後來這些姐妹也都向她學習,儘量花更多的時間給孩子講故事。

聽故事,一兩天當然看不到孩子的變化,但是讓孩子堅持聽,效果就特別明顯,孩子上幼兒園後,別的小朋友還嬌羞着不好意思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她家的孩子已經能夠落落大方的爲大家表演節了,而且孩子還很有禮貌,乖巧懂事,幼兒園老師、周圍鄰居沒有一個不誇獎的。

爲什麼要給堅持給孩子講故事?這應該就是最好的回答,故事不但能促進親子關係和諧,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學會規矩禮儀。 你說,只要每天花點時間用故事陪伴孩子,就能看到這樣的變化,難道不值得嗎?

孩子聽了故事,卻 感覺 沒什麼用?

我一直在和大家說讓孩子聽故事有多麼好,可是有的家長就問過我,說我也給孩子講故事,可是我並沒有發現孩子有多大變化呀?

我想說,教育孩子就好像牽着蝸牛在散步,真的不能着急。聽故事也如此,有的父母偶爾心血來潮給孩子講幾個故事,過幾天又讓動畫片去陪孩子了,這樣就想看到效果,那怎麼可能呢?講故事,要循序漸近,有選擇有目的講。

講故事不等於讀故事,有一句話叫:故事傳講起來,情節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更多是照本宣科,如何才能把故事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不妨可以這樣做:

1、親子互動: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而且要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多增加互動,多向孩子提問,因爲故事就是要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

2、使用道具:只拿一本書讀,未免有點單調,背景音樂,故事道具,這些都要準備,愛玩可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爲你的故事加分;

3、家庭舞臺劇:如果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召集家人加入到故事的行列中吧,角色分配,這樣孩子一定會喜歡,而且記憶一定會更加深刻。

從故事開始,讓孩子變得富有創造力

我們總在說,人一定要有創新意識,那什麼又是創新意識呢?

當我們給孩子講故事時,孩子目不轉睛的盯着繪本圖片,聽過幾次後還能給別的小朋友講出這個故事,這是因爲孩子把內容和圖片進行了聯繫,這就是創新的開始。再後來,我們會給孩子講情節比較複雜的故事,孩子聽完後還會對一些情節進行改編,這就是不斷增強的創作力。而這種能力,正是未來孩子最需要的。

其實,我想我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故事的好處真是多不勝數,而最重要的是,故事能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幼兒時期愛聽故事的孩子,未來一定會喜歡閱讀。從聽到講,再從講到看,這就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好方法。

作爲父母,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還在身邊時儘量給他最好的教育。某一天,當他翻閱某本書籍時一定也會想起童年那些美好的回憶。

愛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故事陪伴他成長,這纔是最好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