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偉強導演在《雛菊》中運用了大量的獨白,向觀衆交待了惠瑛分別與樸義、正佑之間愛情的起因,理清了故事脈絡,更表露出三位主角內心的情感,進而塑造出主人公純情的形象。惠瑛與正佑、樸義的愛情是悲壯的,但導演的側重點並不是愛的悲涼,而是愛的純潔和生生不息。

文丨橘色蘿蔔

有人稱《雛菊》是一部“韓式浪漫加港式動作”電影,因爲該影片的導演是曾拍出經典警匪片《無間道》的香港人劉偉強,而編劇則是以文藝浪漫著稱的韓國導演郭在容,他導的愛情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浪漫唯美、故事感人,收穫了無數觀衆的讚譽。

兩位導演強強聯手製作《雛菊》,電影的看點頗多,畫面唯美爛漫、槍戰緊張不失爽利,此外,影片中完美的聲畫結合手法效果極佳,鏡頭流暢、音樂此起彼伏,令這段極具戲劇衝突又十分純粹、浪漫的愛情故事別具一格,更加吸引人。

《雛菊》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畫家惠瑛每天都收到一盆匿名愛慕者送的雛菊,巧合之下她誤以爲送雛菊的人是國際警察正佑,因而愛上了他,一場槍戰令她意外失聲,正佑被迫回國休養。之後樸義走進惠瑛的生活,一段時間過去,正佑也回來了,但惠瑛辦畫展那天,正佑因執行任務去世,惠瑛身邊只剩下樸義,兩人相伴過了一年,樸義再次接到殺手組織的任務,臨走前將惠瑛迷暈並以書信的形式告知惠瑛自己纔是真正的送花人,得知真相的惠瑛去阻止樸義殺人,在混亂槍戰中爲樸義擋槍而死。至此,這場錯位的悽美愛情以悲劇告終。

惠瑛與正佑、樸義的愛情是悲壯的,但導演的側重點並不是愛的悲涼,而是愛的純潔和生生不息。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正佑和惠瑛的死被導演一筆帶過,完全沒有大肆渲染或者藉此營造極度悲痛氛圍的跡象。

相較之下,導演卻給了代表純潔、堅忍之愛的雛菊很多特寫鏡頭,還運用躲雨的場景使得整個影片首尾呼應,描繪出愛情裏的微妙緣分,另外爲了讓電影畫面顯得唯美浪漫,劉偉強特意選擇了充滿獨特風情和美感的荷蘭作爲全程拍攝地,着實是煞費苦心。由此可見,劉偉強導演更想要突出的是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之間純粹又欲語還休的美好愛情。

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導演所詮釋的“雛菊的聖潔之愛”,即低慾望愛情。

1丨大量獨白:表現人物情感,塑造出主人公純情的形象

劉偉強導演在《雛菊》中運用了大量的獨白,向觀衆交待了惠瑛分別與樸義、正佑之間愛情的起因,理清了故事脈絡,更表露出三位主角內心的情感,進而塑造出主人公純情的形象。

①丨等候愛情的惠瑛

成熟的愛情,敬意、忠心並不輕易表現出來,它的聲音是低的,它是謙遜的、退讓的、潛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從女主惠瑛的獨白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她與送花人的故事。

那段回鄉下作畫的生活,爲惠瑛空白的感情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因爲有人爲她在獨木橋的位置修了一道寬寬的木橋,避免她以後路過再掉進河裏。

修橋的神祕人給了她愛的溫暖,爲了表示感謝,她將一副雛菊花田油畫掛在橋邊贈予對方,如此,送花人用一道橋換取了惠瑛的一顆真心。

後來,他們都回到了阿姆斯特丹,修橋人變成了送花人,每天下午四點十五分準時爲她送去一盆雛菊,卻從不露臉。

送花人的這份神祕性,令內心憧憬浪漫初戀降臨的惠瑛只能默默等待,等他主動現身相見。然而他們的愛情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順理成章……

某天,國際警察正佑帶着一盆雛菊於下午四點十五分出現在惠瑛面前,機緣巧合下她誤以爲正佑就是她等了許久的送花人。多次接觸後,惠瑛完全愛上了正佑,而正佑也被溫婉動人的惠瑛深深吸引。

但這場愛情似乎並不被老天眷顧,兩人在一起沒多久,一場槍戰就把他們分隔兩地,那次事故傷到了惠瑛的喉嚨,讓她成了啞女,而受傷的正佑則被遣送回韓國療養。

惠瑛再次陷入等待愛人的生活裏,日復一日,她都等着正佑的電話留言,也等着他歸來。

最初惠瑛等的是送花人樸義,後面變成等正佑,不明真相的她以爲自己等的一直都是同一個人,但在影片中已有多處細節向她表明正佑並不是送花人,只是惠瑛那時已經被愛情矇蔽了雙眼,才忽略了真相。

舉例說來,獨白中有提到她確信修橋的人就是送她雛菊的人,可正佑第一次去她的畫房時並不認得雛菊花田油畫裏那座木橋,亦不知道花田在何處,還有他們約會時正佑再也沒有送過她雛菊,反而送了一束代表歉意之愛的黃玫瑰,很顯然正佑不是惠瑛等的送花人。

導演用兩次等待揭開惠瑛感情路上的孤獨和堅忍,不論對方未來是否出現,她都甘願一個人沒有期限地靜靜等下去,這樣的刻畫既完善了惠瑛的人物性格、描繪出她等候愛情的不懈堅持,又將她純情的人物形象呈現得立體飽滿,深受觀衆喜愛。

我們知道女主角是一部戲的靈魂人物,所以選角得當非常重要,劉偉強導演說當他第一眼看到眼神滿含憂鬱的全智賢時,就知道《雛菊》的女主角非她莫屬,事實也證明了導演的眼光足夠犀利毒辣。全智賢飾演的惠瑛端莊溫婉,由內而外散發着東方女性獨有的優雅氣質,再加上她楚楚動人的容貌,等候愛人的純情少女惠瑛便被她詮釋得十分美麗動人,美好到如同一道畫中風景,更爲影片增添了一份非常誘人的魅力。

②丨守護愛人的樸義

愛情是孤獨的,直到遇上那個需要你矢志不渝地守護的人,那麼所有的酸楚都有了歸途。

男主角樸義在電影裏也有大量獨白,從他的言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他做事嚴密謹慎、爲人深情款款的性格。

樸義在村莊以休假的方式隱藏身份,偶然遇見令他怦然心動的畫家惠瑛,考慮到自己身爲殺手,他不敢光明正大地靠近惠瑛,唯恐給她帶來生命危險,只能暗中默默守護心愛的女孩。

惠瑛常去雛菊花田作畫,有一次經過獨木橋跌進河裏,見此,樸義特地爲她在河上造了一座寬寬的木橋,因而打開了通往女孩心底的路,但他始終沒有勇氣走到她面前與之相識。後來,他暗自隨着惠瑛回到阿姆斯特丹,住在她畫畫的廣場上,以便每天都能看到心愛的姑娘。

在惠瑛失聲後,樸義終於忍不住走進她的生活,風雨無阻天天送她回家,當她說愛着別人時,樸義只能選擇撒謊說只是喜歡她,想和她成爲朋友,對真相隻字不提。樸義爲愛隱瞞真相自認爲是對惠瑛的保護,實則會也傷她很深,正如他後來所說的:“我像個傻瓜一樣認爲,隱藏真相是在保護你,現在我明白那會讓你更加難受。”可惜他明白得太晚,那時的他們已經無法相守。

正佑死後的一年間,他們一直以朋友的身份相處,陪伴的日子裏,樸義爲她做飯、學習讀脣語……他爲惠瑛做了很多,不求回報,只希望惠瑛幸福,用樸義的話來說就是:過去也好,現在也好,我從不指望從她那兒得到什麼。

樸義是一個活在暴力和死亡世界裏的殺手,職業性質導致他慣於隱匿自己,儘量避免與人接觸,這種獨居的生活狀態決定了他不會輕易喜歡上任何人,然而一旦愛上了就會付出全部的真情實意。從他對惠瑛的守護和付出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愛得純粹、毫無雜質,只想待她好,別無所求,而且樸義的自述也表明了他的爲人和愛情觀,純情人設躍然紙上。

2丨無聲之愛:體現低慾望性質的愛情

雛菊的花語是“心底裏的愛”,在我看來那便是說不出口的無聲之愛,通俗說來就是暗戀。樸義對惠瑛的愛就像一場暗戀,他將所有的情意都藏在雛菊之中,從不說出口,這份愛如同雛菊一般純潔堅忍,乾淨透徹,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內心的澄明。

而惠瑛同樣是一個愛得很簡單的人。因爲正佑,她啞了,卻毫不怨恨或責怪他,兩人傷後再見時惠瑛舉着紙牌問的第一句便是“你一直都好嗎?”心心念唸的都是正佑是否安好,毫不計較自己的傷是因他而起的。

無論是等候愛情,還是愛一個人,惠瑛都付以最單純的真心。這樣的她和樸義很像,所以他們的感情簡單純粹,既是無聲之愛,又是一種低慾望性質的愛情。

①丨雛菊的刻畫:展現低慾望愛情的浪漫和純潔

據悉,《雛菊》在臺灣上映時片名被那邊的發行商改成了《愛無間》,試圖借用劉偉強《無間道》的名望拉高票房。這種舉動惹惱了劉偉強,因爲他認爲只有“雛菊”二字才能把“愛的堅忍和純潔”的主題呈現出來,如果改了片名,那電影就失去它原有的味道。

愛上不該愛的人很無奈,相愛不能相守很痛苦,但是人們仍然對愛窮追不捨,這就是愛情的魅力所在,也是劉偉強導演所喜歡的。

雛菊貫穿整個故事,讓我們看到樸義的愛無處不在,熱烈中夾雜着適可而止的安然。樸義通過送雛菊給惠瑛的機會,每天得以在角落裏偷偷看一眼她,能寄情於花又能緩解相思苦,對他來說就足夠了,他從不奢望更多,生怕給她惹來禍端。即使後來他鼓足勇氣與惠瑛相識,也僅僅只是想做她的朋友,儘可能多地照顧她,希望她幸福,卻沒想過要回報或者獨佔美好的她。這段愛情裏,他的欲求真的很少很少。

導演用了很多特寫鏡頭刻畫各色各樣的雛菊和雛菊油畫,意在通過無聲愛情的渲染來表現出低慾望愛情的浪漫格調和純潔屬性。

②丨失聲的惠瑛,象徵真正的雛菊

故事有個很巧妙的設置:惠瑛失聲前,樸義不敢靠近她,借用雛菊表達愛在心口難開;惠瑛失聲後,樸義走近她,將一切情意揉進日常對她的照顧中。這樣的安排昇華了主題,由樸義無法說出愛意變成惠瑛沒有機會表達心意,所有的感情都變成了無聲之愛,導演用失聲的惠瑛象徵真正的雛菊從而點題,進一步引出失聲的惠瑛即是樸義守護且精心呵護的雛菊這一層含義。

影片結尾惠瑛爲救樸義中槍,鮮血灑在雛菊盛開的油畫上,鮮紅的血液與油墨慢慢融合,像惠瑛和雛菊合爲一體,成了樸義心裏永遠抹不去、忘不掉的一盆雛菊,暗示死去的她如同畫裏開得正豔的雛菊,永遠鮮活,寓意他們的愛情長久存在,生生不息。

我們知道雛菊是一種相對寡淡的花,它不似玫瑰那般濃烈,也不如牡丹那樣明豔,但有與世無爭的寧靜感和獨特的魅力,就像25歲還在靜靜等待初戀到來的惠瑛,用爺爺的話來說就是:照片裏25歲的惠瑛像古董。可見,惠瑛是一個平靜的、欲求不多的姑娘,不然她的爺爺也不會用“古董”一詞來形容她。

對於愛情,惠瑛所求不多,只盼着那個爲他修橋、給她送雛菊的男子能出現、愛能來就好,其餘的她不會過多奢求,不管愛情美好與否,她都甘之如飴。

看完整部電影,發現戲裏除了惠瑛和正佑有一個擁抱之外,三位主人公便沒有親密的肢體接觸了,就連牽手都沒有,但偏偏影片充滿了甜蜜的戀愛氣息,可想而知導演最想要展現的是愛情純潔、乾淨的一面,這就是我所說的“低慾望愛情”。

結語

影片結束,可能很多人都會疑惑惠瑛愛的到底是誰?在我看來她兩個都愛,但最愛的是樸義。

因爲愛上正佑時惠瑛說過“憑記憶就能畫出正佑的樣子”,後來她雖然嘴上說不懂如何愛樸義,但她卻能憑着空想畫出樸義的素描,這與她說過的話不謀而合,足以證明她是愛樸義的。而且惠瑛爲正佑失聲,卻爲樸義失去了生命,顯然後者更重要,稍加比較就能知道惠瑛其實更愛樸義。

《雛菊》讓我看到了東方人的愛情含蓄又刻骨銘心的一面,同時也讓我明白:愛在心口難開遠比勇敢告白更悲劇,不管怎樣,在愛情的軌跡裏,幸福需要自己爭取,未來纔有改變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