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

(原標題:環境部答南都:京津冀大氣重污染病根查清,根本原因是高強度排放)

20200515122702290.png

耗時近三年,由總理點名的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基本完成,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5月15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

“誰攻克,重獎誰!”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對京津冀秋及周邊地區冬季霧霾形成機?和危害性研究發出的“英雄帖”。

同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由原環境保護部(現生態環境部)牽頭,多部門和單位協作,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成因、重點行業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術等難題開展集中攻關。

“2000多名優秀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完成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弄清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以PM2.5爲特徵的大氣重污染成因。”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新聞發佈會上稱。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回答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在“2+26城市”,除二氧化硫這一種污染物以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實際排放量都超出了環境容量的50%以上,排放強度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到5倍,並且在採暖季又增加了30%左右的排放量。另外該區域中還存在着大量的鋼鐵、焦化玻璃等重工業企業,生產工藝是不可中斷的,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大幅度減排。

另一方面,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了氣象條件趨於不利,也成爲秋冬季大氣重污染天氣過程形成的重要誘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位於太行山東側和燕山南側的半封閉地形,處在背風坡,屬於弱風區,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積累,一旦出現較長時間的靜穩、高溼、逆溫等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時,區域環境容量會進一步減少一半以上,會誘發大範圍的重污染。

此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和VOCs造成大氣氧化性偏強,並且在重污染時期二次轉化速率要上升3-5倍,是重污染期間二次PM2.5濃度快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檢測結果顯示,區域內最近幾年PM2.5當中一次處分的濃度和佔比都在顯著下降,而二次處分濃度佔比有所上升,已成爲重污染期間顆粒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的區域性特徵突出,該地同屬一個空氣流場,城市之間的大氣污染有非常明顯的相互影響特徵。重污染期間,污染物主要沿着西南、東南和偏東通道向北京傳輸。區域傳輸的平均貢獻可以達到45%,個別污染過程甚至可達70%左右。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社會活動顯著減少,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出現了重污染天氣過程,實際上它也正好印證了上述的研究結論。”賀克斌稱,總體來看,區域污染物排放量雖然有了較大幅度下降,但是仍然不足以抵消特定氣象條件下環境容量的大幅度縮減,所以出現了重污染天氣過程。

netease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記者林方舟 責任編輯:王牧青_NB12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