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崖洞就是指這個懸崖下面的巖廈裏面一個比較深的地方,當時附近有很多叫花,就在那個深的地方的門口用石頭砌了一個門,便形成洞。據《元史》和《宋史》記載,彭大雅所築的重慶城有洪崖、千廝、鎮西、薰風、太平等五座城門。

重慶洪崖洞美景
從臨江門到千廝門,
是一道上下落差達五六十米的懸崖,
靠臨江門一段叫飛仙岩,
靠千廝門一段就叫洪崖。
據《元史》和《宋史》記載,彭大雅所築的重慶城有洪崖、千廝、鎮西、薰風、太平等五座城門。
戴鼎築重慶城,
設置了十七座城門,
在洪崖洞上設了一座閉門,
取名爲“洪崖門”。
但在歷史上,名稱會隨着人物的流動而遷移。所以,現在的洪崖門早已“江山易主”了。
彭大雅所建的洪崖門,很可能就是後來的臨江門。
在冷兵器時代,要從洪崖洞那懸崖下攻進城來,幾乎沒有可能。門在崖上,易守難攻。洪崖門面臨嘉陵江,左臨臨江門,右靠千廝門,地位相當重要。
但是現在我們就只知道洪崖洞!
洪崖洞就是指這個懸崖下面的巖廈裏面一個比較深的地方,當時附近有很多叫花,就在那個深的地方的門口用石頭砌了一個門,便形成洞。在當時,這裏成了丐幫的窩,是他們盤踞的地帶。
直到開埠前,重慶城裏人口一直不多。一條小溪從山林間滲出,沿大陽溝、會仙橋流到洪崖門附近,從崖上飛瀉而下,形成一道瀑布。
崖上崖下,
綠意盎然,
頗有詩情畫意的景緻,
文人墨客便稱其爲“洪崖滴翠”。
早在唐宋時期,“洪崖滴翠”就有了名氣,後來還位列古巴渝十二景之二。清乾隆年間重慶知府王爾鑑有詩專詠:“洪崖肩許拍,古洞象難求。攜得一樽酒,來看五色浮。珠飛高岸落,翠湧大江流。掩映斜陽裏,波光點石頭。”
雖然現在再也不可能看到“洪崖滴翠”的景色了,但是依然能夠從前人的詩句中找到身臨其境之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