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形成了四支海军,他们分别是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实力最强,投入费用最高,购买外国舰艇最多。南洋海军很多人以为是部署在南部海域的舰队,其实它是归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管辖,最高的军事主官称为水师提督。舰队驻守地方为上海吴淞,在南京设立水师学堂,主要是防守东海北部区域江浙一带,跟我们字面理解的南部或者南海区域不同。


1874年日本吞并琉球属国之后,得陇望蜀继续扩兵侵占宝岛台湾 。这一震动朝野的大事件,引起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同期清廷任命李鸿章和沈葆桢为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每年划拨国防费用400万两用于海防军费,准备在十年之内建设几支海军。到了1884年基本已经建成了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三支舰队,次年海军衙门正式成立,中国有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


南洋海军当时拥有18艘舰船,主要是福建船政局和江南造船厂制造的国产舰艇。福建船政局已经有自主设计建造舰船能力,通过教授和训练船员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南洋海军中的开济舰、镜清舰、寰泰舰三艘巡洋舰,排水量2000吨是福建造船厂制造的主力舰船,另外还有千吨炮艇以及购买的三艘德国军舰。

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入中国属国越南威胁南部边疆,同时率领舰队侵入台湾及浙江东部镇海地区。根据左宗棠和张之洞的建议,派遣南洋海军南下。1884年12月时值隆冬,南阳海军五艘主力舰队南下支援刘铭传防守台湾,与法国舰队孤拔率领的7艘军舰在浙江象山海域遭遇,清朝总兵吴安泰临战怯逃,2艘军舰被法国鱼雷击沉(一种说法是自沉),另外3艘驶入镇海口内防守。

第二年初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继续率领四艘军舰到镇海,与南洋海军的3艘军舰外加2艘港内南洋海军军舰发生激战。北岸招宝山炮台也发炮支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击伤法国军舰。这次战斗总共击伤两艘法国军舰,两个法国舢板造成法国海军部分死伤。司令孤拔在指挥时候被炮灰击伤,逃到澎湖岛上伤重而死。


中法战争中国南洋海军表现还算顽强,打出了一些战绩。但是沈葆桢苦心经营的福建船政学堂在马尾海战中被法国摧毁,中国在南方重要的海军基地、造船厂和海军人才训练基地毁于一旦。中法战争以清廷议和赔款结束,南洋海军也停止了采购军舰,基本上将能海战的舰艇划拨到北洋水师,原先还有1.9万吨的南洋海军至此只剩下一个空壳。

南洋海军属于两江总督和南洋大臣管辖,在清朝人治的情况下,左宗棠和沈葆桢这些靠山纷纷逝去之后,有限的舰船和拨款都倾斜于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李鸿章购买的德国铁甲舰虽然外表威力无比,但是却是德国设计的试验品,尤其是炮台设计倾斜度不够,一发炮就震动整个船体。设计的炮弹为穿甲弹,虽然一打一个洞,但是毁伤效果很弱,致使在甲午战争中开始海战时候,发炮就把指挥台震塌,穿甲弹击中日舰却无法击沉的现象。

如果北洋水师像南洋海军一样继续大规模采购国产舰艇,同时加大研发相关技术,也许甲午战争就不会败的那么惨,至少采购国外舰艇的时候有国内军舰技术作为参考。

参考:1.中国海军史 2.海军史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