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中國形成了四支海軍,他們分別是北洋海軍、南洋海軍、福建海軍、廣東海軍。其中北洋海軍實力最強,投入費用最高,購買外國艦艇最多。南洋海軍很多人以爲是部署在南部海域的艦隊,其實它是歸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管轄,最高的軍事主官稱爲水師提督。艦隊駐守地方爲上海吳淞,在南京設立水師學堂,主要是防守東海北部區域江浙一帶,跟我們字面理解的南部或者南海區域不同。


1874年日本吞併琉球屬國之後,得隴望蜀繼續擴兵侵佔寶島臺灣 。這一震動朝野的大事件,引起了海防和塞防之爭,同期清廷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爲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每年劃撥國防費用400萬兩用於海防軍費,準備在十年之內建設幾支海軍。到了1884年基本已經建成了北洋海軍、南洋海軍、福建海軍三支艦隊,次年海軍衙門正式成立,中國有了近代意義上的海軍。


南洋海軍當時擁有18艘艦船,主要是福建船政局和江南造船廠製造的國產艦艇。福建船政局已經有自主設計建造艦船能力,通過教授和訓練船員基本能實現自給自足。南洋海軍中的開濟艦、鏡清艦、寰泰艦三艘巡洋艦,排水量2000噸是福建造船廠製造的主力艦船,另外還有千噸炮艇以及購買的三艘德國軍艦。

中法戰爭期間,法國侵入中國屬國越南威脅南部邊疆,同時率領艦隊侵入臺灣及浙江東部鎮海地區。根據左宗棠和張之洞的建議,派遣南洋海軍南下。1884年12月時值隆冬,南陽海軍五艘主力艦隊南下支援劉銘傳防守臺灣,與法國艦隊孤拔率領的7艘軍艦在浙江象山海域遭遇,清朝總兵吳安泰臨戰怯逃,2艘軍艦被法國魚雷擊沉(一種說法是自沉),另外3艘駛入鎮海口內防守。

第二年初法國艦隊司令孤拔繼續率領四艘軍艦到鎮海,與南洋海軍的3艘軍艦外加2艘港內南洋海軍軍艦發生激戰。北岸招寶山炮臺也發炮支援,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擊傷法國軍艦。這次戰鬥總共擊傷兩艘法國軍艦,兩個法國舢板造成法國海軍部分死傷。司令孤拔在指揮時候被炮灰擊傷,逃到澎湖島上傷重而死。


中法戰爭中國南洋海軍表現還算頑強,打出了一些戰績。但是沈葆楨苦心經營的福建船政學堂在馬尾海戰中被法國摧毀,中國在南方重要的海軍基地、造船廠和海軍人才訓練基地毀於一旦。中法戰爭以清廷議和賠款結束,南洋海軍也停止了採購軍艦,基本上將能海戰的艦艇劃撥到北洋水師,原先還有1.9萬噸的南洋海軍至此只剩下一個空殼。

南洋海軍屬於兩江總督和南洋大臣管轄,在清朝人治的情況下,左宗棠和沈葆楨這些靠山紛紛逝去之後,有限的艦船和撥款都傾斜於李鴻章的北洋水師。李鴻章購買的德國鐵甲艦雖然外表威力無比,但是卻是德國設計的試驗品,尤其是炮臺設計傾斜度不夠,一發炮就震動整個船體。設計的炮彈爲穿甲彈,雖然一打一個洞,但是毀傷效果很弱,致使在甲午戰爭中開始海戰時候,發炮就把指揮台震塌,穿甲彈擊中日艦卻無法擊沉的現象。

如果北洋水師像南洋海軍一樣繼續大規模採購國產艦艇,同時加大研發相關技術,也許甲午戰爭就不會敗的那麼慘,至少採購國外艦艇的時候有國內軍艦技術作爲參考。

參考:1.中國海軍史 2.海軍史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