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清朝,我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宣統帝退位之前,清朝擁有一百多萬士兵,但在清朝滅亡之後,卻立即消失不見了。一百多萬人這可是個龐大的羣體,那麼這100多萬清軍有哪些出路呢?據史料記載,我們大致可將清軍出路分爲三批,第一批是淮軍在經過近代化改造後建立起來的北洋海軍,軍隊本應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奈何清政府過於腐敗,朝廷軍餉缺乏。海軍雖說人數充足,但在武器裝備上卻是過於陳舊,大都是廢銅爛鐵,故而只是表面強軍。在甲午中日戰爭時,鑑於自己的實力,海軍不敢與日軍對峙,再加上當時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正在讓大臣們負責準備建造頤和園,根本顧不上打仗的事,因此海軍在這一戰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

我們也知道,海軍在李鴻章的細心的經營下,發展態勢還是可觀的,當時也是振威四方,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外來的侵略。但有幾斤幾兩自己人最清楚,李鴻章深知北洋海軍其實只是徒有其表罷了,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實戰實力。隨着馬關條約的簽訂,北洋海軍也漸漸消失了。由於甲午中日戰爭中海軍的打敗,讓皇帝對海軍失望了,於是把兵力集中起來建設陸軍。這就是第二批。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建立起了清末最爲厲害的一支軍隊,北洋新軍,並且任命袁世凱領導。袁世凱帶領新軍在天津小站中刻苦訓練,正因爲如此,這支軍隊掌握在袁世凱手中。這支新軍在他的帶領下日漸強壯,同時也成爲一支只聽命於袁世凱自己的軍隊了,清滅後被歸於北洋軍了。北洋新軍的基礎力量來自於湘軍和淮軍,後又吸收了一批新的力量。

後來清朝不復存在,袁世凱做了皇帝,奈何僅在位83天。由於袁世凱復闢的失敗,北洋軍便四分五裂,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至於第三批軍隊,算是這三支軍隊中磨難最多的一支了。第三部分源自於被打散的湘淮軍隊,他們逃到了湘西,做了山裏的土匪,後來被剿滅了。湘西剿匪記說的就是他們的故事,其中在這裏筆者有必要介紹一下清朝八旗軍隊,大家都知道,清朝建立的時候,當時的八旗軍隊力量非常強大,一直是所向披靡,爲大清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奈何一旦勝利後,便是隻會貪圖享樂,漸漸地也是基本上沒用了。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時候,八旗的腐敗與戰鬥力喪失其實已經出現了,到雍正王朝時,八旗軍隊就再也發揮不出作用了。

這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證明如此,倘若八旗地位依舊,那麼雍正時期,國家軍事大權就不會全部掌握在漢人年羹堯手中。其次,倘若八旗勢力還在,太平天國攻打清朝時,清帝也不會將大清的安危放在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的手中了。如此可見八旗軍隊在晚清已經是奄奄一息難當大任了,隨着這支建國軍的失落,大清也緊跟着走向了最終滅亡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