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了這樣的班底,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繼續承接國家輪椅冰壺隊的訓練,2014年底魏德廣又開始創辦北京輪椅冰壺隊,組隊僅9個月就拿到了全國殘運會冠軍。2017年年初,料理完魏德廣的後事,楊暉開始接手冰壺館的運營。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王鏡宇)也許是註定,1996年的那場看望愛人的旅行,讓魏德廣遇見了生命中的另一份摯愛、一個他將在餘生爲之奮鬥的體育項目——冰壺。

  爲愛癡狂

  24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1993年,楊暉與魏德廣相識、相愛。1994年,她去加拿大留學。兩年之後,時爲某知名飲料企業高管的魏德廣到蒙特利爾看望楊暉,期間跟朋友一起去了當地的一個冰壺館。看着外國老頭老太太以氣定神閒的姿勢優雅地投出一壺,魏德廣喜歡上了這項被譽爲冰上“國際象棋”的運動。

  魏德廣(右一)

  如同《月亮與六便士》裏的斯特里克蘭德——那位以畫家高更爲原型的主人公,魏德廣在職場浸淫多年之後聽到了內心的呼喚,萌生了將這項運動帶到中國的想法。彼時,冰壺尚未成爲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國內幾乎無人知曉。但是,魏德廣相信,這個老少咸宜、動靜結合、充滿智慧的項目會得到中國人的青睞。

  此前在貿易行業的發展讓魏德廣有了一定的積蓄。下定決心之後,他從1997、1998年開始準備、籌劃,2000年以2800萬元的價格在懷柔買下了一塊地,打算以冰壺俱樂部加度假村的形式設計修建中國的第一座冰壺館。

  追尋夢想的道路一點也不輕鬆。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於2003年完成基礎建設,2004年裝修結束。由於資金不足,最初的建築設想並未完全實現。竣工之後,考慮到高昂的運營成本,加上當時公衆仍不瞭解這個項目,也暫時沒敢開業。

  2005年,一個機緣讓魏德廣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冰壺協會建立了聯繫。當時,冰壺項目在國內剛開展不久,隊員們只能大半夜在哈爾濱的冰球場訓練,效果與冰壺專業賽道相差甚遠。因爲沒有專業場地,國內也無法承接國際賽事。協會鼓勵魏德廣,接辦這年年底舉行的泛太平洋青年冰壺錦標賽,併爲國家隊提供訓練場地服務。在場館運轉和辦賽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魏德廣和楊暉咬牙賣掉了家裏最後一套房,接下了這項賽事。

  那是一次令很多人難忘的比賽。由於缺乏製冰經驗,加上顏料出了問題,整個凍好的冰面被化開重凍;包括魏德廣在內的場館工作人員和主教練譚偉東等國家隊工作人員一起上陣,在比賽前夕徹夜進行場館和賽道準備工作;比賽開始後參賽選手們開玩笑說這是“世界上最冷的冰壺館”,因爲籌集的經費只夠凍冰,不夠開空調……

  冠軍“福地”

  雖然開業的過程有些艱辛,但是擁有6條國際標準賽道的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很快成爲中國冰壺的“家”。除了到國外訓練之外,包括國家男、女隊和幾支地方隊在內的幾十位運動員常年在此訓練。楊暉記得,因爲忙於訓練和比賽,二十出頭的王冰玉和很多隊友過年時常常不回家,就到冰壺中心的食堂與員工們一起包餃子,還曾因爲技術不過關把餃子煮成了片兒湯。

  在那段歲月中,魏德廣和他的員工與隊員們朝夕相處,親如家人。因爲資金緊張、未通天然氣,冰壺館裏的室溫只有零上3到5度,但隊員們對艱苦的環境毫無怨言,每次訓練結束都是大汗淋漓。看到隊員們訓練辛苦、收入不高,魏德廣有時會帶他們去“打牙祭”。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說,作爲國內的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的冰壺館,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把中國冰壺的“火種”保留了下來。如果沒有它,很可能就沒有中國冰壺的今天。在場館運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魏德廣爲了推廣項目還曾借債舉辦國際冰壺邀請賽。

  短短几年間,中國女子冰壺隊戰績突飛猛進,中國男隊也穩步提升。2007年,中國男、女冰壺隊在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舉辦的太平洋錦標賽中首次奪得“雙冠”。2008年,中國女隊獲得世錦賽亞軍,2009年又一舉登頂,都是在這裏進行賽前集訓、從這裏開啓征程。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國女隊奪得銅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認識和喜歡這個項目。

  後來,哈爾濱也修建了冰壺場地。國家隊的隊員以來自哈爾濱的爲主,訓練基地便轉回了哈爾濱。在跟國家隊、外籍教練、外籍製冰師一起摸爬滾打的幾年中,魏德廣的員工們也不知不覺成長爲這個行業的行家裏手。有了這樣的班底,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繼續承接國家輪椅冰壺隊的訓練,2014年底魏德廣又開始創辦北京輪椅冰壺隊,組隊僅9個月就拿到了全國殘運會冠軍。如今,這支隊伍多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幾名主力隊員入選國家隊並隨隊奪得了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冠軍。

  冰壺播種人

  魏德廣將冰壺引入國內的初衷,是想讓更多國人瞭解和喜歡這個項目。可是,在冰壺館最初運營的幾年裏,是否向公衆開放始終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方面,不開放沒有收入,坐喫山空。另一方面,由於製冰等各項成本高昂,一條冰壺道每小時收費在3000元左右才能保本,否則就會入不敷出。在十幾年前,知道冰壺項目的人本來就少得可憐,高昂的價格更會讓人望而卻步。因此,自2005年至2008年,冰壺館的運轉主要靠專業隊訓練帶來的收入和水電補貼費用維持,並未對公衆開放。

  2009年,魏德廣終於下定決心對外營業,一方面向社會開放,做一些團隊生意。另一方面,在懷柔區教委的支持下,冰壺館開始了體教結合的嘗試。在週一至週五下午15:00至18:00和週末,懷柔城區十幾所中小學的在校生來這裏接受冰壺培訓,前前後後有幾萬人。培訓帶有公益性質,教委給予一定的補貼,收費比市場價低很多。

  年復一年,希望的種子在懷柔播撒下去。當初的小學生變成了大學生,玩冰壺成爲他們的愛好,也有一些孩子入選北京隊、成爲專業運動員,其中最知名的是入選了中國女子冰壺隊的四壘韓雨。

  韓雨在比賽中擲壺。新華社記者張龍攝

  楊暉對這位“體教結合”培養出的優秀運動員頗爲自豪。2016年,韓雨通過選拔獲得了代表中國參加冬青奧會的資格,當時帶隊參賽的是退役的世界冠軍柳蔭。在那次比賽中,每週僅訓練6小時的韓雨與國外選手合作勇奪混雙項目的銀牌,而另一位全天訓練的專業運動員出身的隊友名列第三。

  “我們的理念是寓教於樂,在懷柔推廣冰壺進校園的初衷是讓孩子們對這個項目感興趣。雖然訓練時間不多,我們的學生隊員在國青級別的賽事中獲得過第二、第四和第七名的成績。跟專業運動員相比,他們的短板是體能,但是技巧和戰術並不落下風。”

  楊暉告訴記者,很多冰壺打得好的學生成績也很出色,他們動腦的能力強,會主動將物理和數學知識運用到比賽中。進入高中之後,俱樂部的一些高水平隊員考到北京市屬重點高中,堅持練習冰壺的人就少了。不過,他們中的很多人進入大學之後又重新回到了冰壺場上。

  噩夢來襲

  2016年年末的一天,魏德廣突感不適,被送往醫院。犯病之前1個小時,他還在和自己的團隊開會研究輪椅冰壺隊的工作。懷柔的醫院初步診斷,他患的是急性血管夾層瘤,說這裏治不了,建議趕緊將病人轉送安貞醫院。午夜時分,楊暉帶着魏德廣趕到他大學同學所在的北醫三院。老同學忙完手術之後見到魏德廣夫婦,竟然也給出“這裏治不了”的判斷,還是建議送安貞醫院。眼看着平日裏身體結實的愛人突遭大難,楊暉在他身邊時還能忍住淚水,離開他的視線後便失聲痛哭。見此情形,排隊交費的人們紛紛給她讓路,讓她先交。

  魏德廣爲冰壺館奔忙了20多年,由於資金和債務的壓力,他長期大量抽菸,每天4盒,以此對抗焦慮、尋求內心的平衡。楊暉憶起,他早上常常是突然驚醒的,刷牙洗臉時就開始唸叨當天要處理的各種事情。儘管體檢時沒有發現病竈,但他實際上已積勞成疾。

  在友人的幫助下,楊暉又帶着魏德廣在凌晨兩點趕到安貞醫院。當天上午,魏德廣的另一位同學親自操刀爲他進行手術,可惜還是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很多人蔘加了魏德廣的葬禮,有些是從國外專程趕來,很多是魏德廣多年推廣冰壺運動結識的朋友。楊暉很欣慰:大家承認他的貢獻。他沒有浪費自己的人生。他是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走完了一生。

  追夢不已

  2017年年初,料理完魏德廣的後事,楊暉開始接手冰壺館的運營。她說,當時手裏只剩下1萬塊錢。

  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在財務上的處境依舊艱難。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之後,大衆對冰壺項目有了更多的瞭解,但國內還是缺乏商業開發的沃土。由於收費較高,普通公衆的參與度比較低,每月一兩個團隊消費者帶來的幾萬元收入只夠交些水電費。冰壺進校園的反響不錯,可是收入也很有限。資金緊張的時候,員工工資只能暫時拖欠,等有錢了再發。3000萬元的銀行貸款一直還不上。用楊暉的話說,賠本也沒賺到吆喝,從商業操作的角度講這項投資並不成功。

  員工人心惶惶,債權人也找上門來。擁有計算機軟件和國際金融雙重學歷的楊暉花了8天的時間制定新的運營計劃,改變了過去的運營方式,確定了兩個原則:一是不借錢,以項目養項目;二是繼承魏德廣的遺志,繼續支持冬奧備戰。經過4個月的努力,她解決了拖欠員工工資的問題,並從債權人那裏爭取到了時間,冰壺館繼續運轉起來。

  2018年3月,中國輪椅冰壺隊出征平昌冬殘奧會,其中幾名主力隊員來自北京隊,北京隊教練茹霞也以國家隊教練的身份隨隊參賽。楊暉抽空到韓國觀看了中國隊和俄羅斯隊的關鍵之戰,看望鼓勵這些在平日裏一起訓練、朝夕相處的隊員。中國隊奪冠那天,在美國的楊暉非常激動,她很欣慰魏德廣的夢想還在延續。

  生活總是在理想與現實間搖擺。平昌冬殘奧會結束後不久,懷柔的中體奧冰壺運動中心因爲債務問題要被公開拍賣的消息傳來。日積月累,當初3000萬元的貸款利息已經越滾越高。以中超80億、樂視體育爲代表的一輪中國體育資本熱潮已經退去,融資也沒有很好的前景,楊暉只能忍痛放棄懷柔基地——那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2019年底,項目轉讓最終完成。楊暉告別了懷柔,轉戰東城和豐臺。憑藉在業內深耕多年積攢的口碑,她與東城區體育局和豐臺區教育局合作運營兩個新建的冰壺場館,沿着競技與商業兼顧的模式繼續前行。據她透露,目前商業運行的情況還不錯,收入的一半來自冰壺場館,另一半來自冰壺衍生產品。

  有一段時間,楊暉曾經考慮在2022年冬奧會之後離開冰壺這一行,現在她改變了主意。楊暉說,未來究竟會怎樣還很難看清,但是中體奧多年來在冰壺器材、場地建設標準、俱樂部培訓、冰壺科研方面有了豐富的積累,新近在中外遊學和電子競技項目上進行了開發。她相信冰壺早晚會迎來更多政策層面的支持和需求的增長,現在是一邊做一邊等待春天。

  魏德廣和楊暉的兒子長大了。在母親的鼓勵下,他跟自己的同學合作,在北京多所高校組建起了冰壺俱樂部。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與大體協建立聯繫,發起創辦了北京市的高校冰壺聯賽。迄今爲止,比賽已經舉辦了兩屆,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20多所學校參加了比賽。

  “我常常跟兒子說,爸爸雖然很辛苦,但是按照自己的心願去生活的,做這個項目也影響了身邊的幾萬人。在田埂上走過,在荊棘中也走過。只要信心在,什麼樣的道路都能走下去。”楊暉說。

  中文編輯:劉陽

  新媒體編輯:韋驊

  簽發:梁金雄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