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纔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前兩天,老媽打電話說大伯病了,還挺嚴重,讓我們回老家看看。見到大伯,發現原本又高又壯的人,瘦得皮包骨頭,身上的衣服也髒兮兮的,被子蓋得也很薄,見有人來看他,眼裏就泛着淚花。看到大伯這副模樣,我心裏挺難受的。

按理說,大伯有一兒一女,70歲的老人晚年不至於這麼淒涼。但是,大伯母難受地說:“兒子就等分遺產,女兒出力不出錢。”原來,兒子一心只等着我大伯趕緊交代後事,急着分遺產,一點也不上心給他治病。而女兒,倒是經常來伺候父親,但卻說自己出力了,治病就不出錢了,讓我大伯找兒子要錢。

人到晚年,活到如此地步,相信我大伯年輕時也沒想到。一位70歲的老人,不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更要遭遇兒女不孝的心寒,太淒涼了。但說到底,跟他年輕時的教育也有關。

重男輕女,把兒子慣得無法無天,女兒心裏有氣

在農村,家有一兒一女,父母大多會偏心兒子,因爲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很難改。我大伯也是如此,從小就特別慣着兒子,地裏的活不捨得兒子幹,家裏的活都指派給女兒。長大後,給兒子出錢買房、娶媳婦、養孫子,而對女兒就是要彩禮錢、讓女兒幫襯兒子、沒錢花向女兒要、生病也要女兒伺候。時間長了,他把兒子慣得無法無天,女兒心裏也有氣。所以,兒子不出錢給他治病也不照顧,女兒照顧了又不甘心出錢。

其實,不光農村,城市裏重男輕女的父母也有不少。這樣做的後果,晚年會跟我大伯一樣淒涼。因爲,一開始,父母就沒有擺正教育的心態,只一味偏袒兒子,委屈女兒,最後把兒子慣得不知道孝順只知道索取,也傷了女兒的心。

自己都是個不孝的人,沒給兒女做好榜樣

另外,我大伯晚年淒涼,看似可憐,但也不算虧。因爲,他年輕時對我爺爺奶奶也不孝順,也是不出錢不出力,全讓我爸和其他兄弟姐妹管。平時,對爺爺奶奶說話也很不客氣,用到他們幹活時就把他們喊過去管頓飯,用不到的時候連家門都不讓進。他的兒女看在眼裏,多少也會學一些他的行爲。

所以說,老人若年輕時自己都是個不孝的人,沒給兒女做好榜樣,晚年淒涼也怨不得別人。因爲,孝順是家風,父母在前就不孝,兒女在後怎麼能學好?所以,爲人父母,想要晚年有福報,年輕時自己也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以實際行動給兒女做榜樣,晚年纔不至於太淒涼。

老輩人習慣對兒女一味付出,把兒女都養成了“白眼狼”

其實,我大伯雖然重男輕女,但他還是跟老一輩傳統父母一樣,習慣對兒女一味付出,凡事都把兒女看得太重,所以把他們都養成了“白眼狼”。他們不懂心疼父母,只懂從父母這裏索取。

雖然,贍養老人是義務,但孝順是發自內心的。作爲父母,要認真規範自己的行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以免自己的晚年太淒涼。

上面的方法您學會了嗎,每個寶寶的成長期間避免不了一些小的問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可以使他們領先再起跑線上,那麼本期就暫時到這裏啦,關注我,下期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