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天下

生于盛世,标于皇祖。天子守旧,励精图治。上迎祖志,造福四方。百官勤于帝,万民存水火。悲矣!

他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别族之身却深喜汉之文化,十岁便深得爷爷的青睐。间接帮助他的父亲登临帝位,年仅十三便被内定为储君。朱轼、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蔡世远等著名文臣辅导他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短短数年,满汉全通,遍习文武。

二十四岁登基为帝,大赦天下,处理父亲遗留的宗族矛盾,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百官上行下效。他以仁政为先,以仁号告天下,百姓大幸。后效仿父的雷霆杀伐,杀贪官,治宦臣,断党政之争,灭一权独大,上至内阁首辅,下至九品行吏,无不胆战心惊,惟他一人掌控,大幅提高行政效率。古有百官候帝临朝,他有帝座枯等百官来朝。

他上治新政,修改前人陋政,下治边疆,平定新疆之乱。天灾人祸,他从不吝啬,开粮仓,拨灾款,前朝帝王之万万不及。军事创新,不忘练兵。他疼惜百姓,喜爱微服私巡,了解天下疾苦,心系苍生。政策受益,百姓感激。那时,政治清明,一片繁荣,盛世被他推向了巅峰。

有人说,他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二、才子佳人

他,于才华,艳绝古今。他一生作诗41863首,平均每天一首,而全唐诗两千多位作者也才写了48000余首,单论对诗的执着程度,无愧古今一词,当然,质量和数量很难兼得,诗的魂出于血液之中,而自来水管中挤出的也终将是水。(他从墓里跳出来大声道∶“你写的才是自来水!!!”)

他,于爱情,痴情忠心。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惊喜,莫过于爱情,1727年17岁的他遇到了富察氏,她虽是大家闺秀,但从不在自己的脸上精耕细作,也讨厌金银珠宝的华而不实,我想,正是这种不趋于言表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登基之后,宫里的年轻妃子千姿百态,如花朵一样争相开放,而他却忠于皇后一人,她知书达礼,孝顺体贴,这是多少男人的梦想,后来,她为他诞下一女,他欣喜若狂,丝毫不在意古时的男尊女卑,只因这是他和她的孩子,不幸的是,孩子于十四个月时夭折,十个月之后,她又诞下一子,年仅二六即位不久的他,将此子秘密立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但,可能天道忌全,总有不完美的事发生,两年后,嫡子永琏高烧不退,病情危重,再次夭折。

第三子,永琮,夭折。皇后心力交猝,在他南巡之际,辞世。为此,他如晴天霹雳,写下一首“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夫妻恩情二十二载,治理后宫共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一切突然都化成春风一梦,飘散于运河河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太后平日总称你孝顺,嫔妃也无人不钦服你的贤惠)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从此不忍再读诗经中的《关雎篇》,因为朱琴已断弦)

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往年冬夏时节,也会暂时分别)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这回成了永诀,相见不再有期)

…………

三、千秋功过

他,于治国,雷厉风行。即位第十三年,失子丧妻之痛加上多年累积的对官僚体系懒散堕落的不满,总结了祖父两代的经验,让官员同皇帝共荣辱共治国乃天方夜谭,常年的文化熏陶,让百官失去了尊严,变成奴性极强的自私者,于是他从以仁治国宽大处理,变成生杀给予雷厉风行,以皇后之丧百日不剃发为由,赐死一品大员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和湖广总督塞楞额,免官无数。处死大批在以往可赦免的刑犯。

命令贪污官员,自填其坑,其颁布,挪用1000两与贪污80两者,一律处死的命令,官员如被割麦子般,皆赴黄泉。其后,他大力整顿军纪,提高军队作战水平,更换武器装备,凡有怠慢懈怠的将领,无不胆战心惊。后人回顾历史,即位第十三年,是他的第一次转折点,也是生平第一变。

他,于百姓,问心无愧。他的天性中,有承自母亲的善良,即位初期的仁政善人可不是做作而来,故此对于百姓,他无比仁慈。从小接受的帝王教育,将“重农,悯农”的理念深印心中。因为对民生的关切,他无比注重水旱蝗灾,也多次为灾情而流泪。他多次说,救灾是“国家第一要务”, “赈恤一事,乃地方大吏第一要务”,告诫地方官员“第一应戒讳灾之念”。

他当政几十年间,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位第二十六年,山东德州发生大水,大雨一连下了七昼夜,德州居民扶老携幼,纷纷攀登城楼,在城墙上生活多日。

由于城中乏粮,百姓饥困,哭声震天。德州督粮道出差,无人开仓放粮,督粮道的母亲何老太太据理以争,声称上面怪罪下来,全由儿子承担,德州百姓这才得以救济。此事被层层传递,很多官员听此大怒,谴责其擅作主张,目无王法。不料,最终他得知此事后,也是大发雷霆,然后,对谴责的百官批评教育了一顿,并且表扬了何老太太。

即位第五十年,全国性荒灾,他果断拨出一千四百万两白银赈灾,占了全国一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不仅如此,他深知,饥饿的农民是最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只有温饱的农民才是他有利的支持者,为此他大减农业税,据记载,他在位期间共减免农业税2.0275亿两白银,折合人民币304亿,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数字,故此一点,皆居中国历朝之最。

他,于中国,维护统一。这场胜利,是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开始,三代皇帝七十多年努力的一个漂亮结局。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喀什湖一带从此尽入大清版图。1755年,作为太平天子的他本可永不见兵戈之声,但,他又怎甘心于此。多次与三车凌长谈,得知准葛尔丹部的详细情况后,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下达了一个举国震惊的命令,迅速出兵,扫平葛尔丹。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朝中大臣已经被他治得服服帖帖,但所谓“为主着想”的大臣们,纷纷反对,奏折如同雪花飞来,他却不屑一顾,其一,站的高度不同,其二,他的雄心抱负与责任自信心在清代所有帝王中,首屈一指。最后,用了三年,三次战争,平定了葛尔丹,命其名为新疆,从此,盛世达到顶峰,他的文治武功,为世人所敬仰。

他,也是人,也会犯错,但这一点点堆积的错,如猛兽一般侵蚀着他前期打下的盛世根基。

人总有老去那天,反应总有不灵敏的那天,批改奏折吃力了,处理事物不理性了,勤奋好政的他,力不从心了。其实我们都可以想象,长达几十年的处在群臣献媚,独揽生杀大权的位置上,指不定哪天寂寞了,想找找其他乐子呢!不出所料,他大兴文字狱,企图扼杀所有危险的思想萌芽。好大喜功,对自己的成就盲目的自夸了,在如今的社会就是,飘了。终究,他还是老了。

这样一个时期,文武百官如贪婪的毒蛇,看着年迈的他,欲望和獠牙渐渐露出,常年的压抑,迎来的是爆发式反扑。不理智的他渐渐被有心人鼓舞着,亲手,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他盛年时的规定,多次南下,骄奢至极,由内阁和珅的引导下,百官开始释放自己的欲望,清官已无处生存。闭关锁国达到顶峰。就这样,三代人的基业以及好的发展趋势,如洪水决堤,欲望充斥着这个朝代。盛世之下,百官汲取万民的鲜血,光鲜之下,丑陋不堪。各种陋疾,为后世帝王万不足弥补。晚年的他,不曾想,盛世得之于他,也毁之于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