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國天下

生於盛世,標於皇祖。天子守舊,勵精圖治。上迎祖志,造福四方。百官勤於帝,萬民存水火。悲矣!

他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別族之身卻深喜漢之文化,十歲便深得爺爺的青睞。間接幫助他的父親登臨帝位,年僅十三便被內定爲儲君。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他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短短數年,滿漢全通,遍習文武。

二十四歲登基爲帝,大赦天下,處理父親遺留的宗族矛盾,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百官上行下效。他以仁政爲先,以仁號告天下,百姓大幸。後效仿父的雷霆殺伐,殺貪官,治宦臣,斷黨政之爭,滅一權獨大,上至內閣首輔,下至九品行吏,無不膽戰心驚,惟他一人掌控,大幅提高行政效率。古有百官候帝臨朝,他有帝座枯等百官來朝。

他上治新政,修改前人陋政,下治邊疆,平定新疆之亂。天災人禍,他從不吝嗇,開糧倉,撥災款,前朝帝王之萬萬不及。軍事創新,不忘練兵。他疼惜百姓,喜愛微服私巡,瞭解天下疾苦,心繫蒼生。政策受益,百姓感激。那時,政治清明,一片繁榮,盛世被他推向了巔峯。

有人說,他治下的中國,縱向比,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橫向比,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

二、才子佳人

他,於才華,豔絕古今。他一生作詩41863首,平均每天一首,而全唐詩兩千多位作者也才寫了48000餘首,單論對詩的執着程度,無愧古今一詞,當然,質量和數量很難兼得,詩的魂出於血液之中,而自來水管中擠出的也終將是水。(他從墓裏跳出來大聲道∶“你寫的纔是自來水!!!”)

他,於愛情,癡情忠心。人生中突如其來的驚喜,莫過於愛情,1727年17歲的他遇到了富察氏,她雖是大家閨秀,但從不在自己的臉上精耕細作,也討厭金銀珠寶的華而不實,我想,正是這種不趨於言表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登基之後,宮裏的年輕妃子千姿百態,如花朵一樣爭相開放,而他卻忠於皇后一人,她知書達禮,孝順體貼,這是多少男人的夢想,後來,她爲他誕下一女,他欣喜若狂,絲毫不在意古時的男尊女卑,只因這是他和她的孩子,不幸的是,孩子於十四個月時夭折,十個月之後,她又誕下一子,年僅二六即位不久的他,將此子祕密立儲,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但,可能天道忌全,總有不完美的事發生,兩年後,嫡子永璉高燒不退,病情危重,再次夭折。

第三子,永琮,夭折。皇后心力交猝,在他南巡之際,辭世。爲此,他如晴天霹靂,寫下一首“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夫妻恩情二十二載,治理後宮共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一切突然都化成春風一夢,飄散於運河河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太后平日總稱你孝順,嬪妃也無人不欽服你的賢惠)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絃。(從此不忍再讀詩經中的《關雎篇》,因爲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往年冬夏時節,也會暫時分別)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這回成了永訣,相見不再有期)

…………

三、千秋功過

他,於治國,雷厲風行。即位第十三年,失子喪妻之痛加上多年累積的對官僚體系懶散墮落的不滿,總結了祖父兩代的經驗,讓官員同皇帝共榮辱共治國乃天方夜譚,常年的文化薰陶,讓百官失去了尊嚴,變成奴性極強的自私者,於是他從以仁治國寬大處理,變成生殺給予雷厲風行,以皇后之喪百日不剃髮爲由,賜死一品大員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和湖廣總督塞楞額,免官無數。處死大批在以往可赦免的刑犯。

命令貪污官員,自填其坑,其頒佈,挪用1000兩與貪污80兩者,一律處死的命令,官員如被割麥子般,皆赴黃泉。其後,他大力整頓軍紀,提高軍隊作戰水平,更換武器裝備,凡有怠慢懈怠的將領,無不膽戰心驚。後人回顧歷史,即位第十三年,是他的第一次轉折點,也是生平第一變。

他,於百姓,問心無愧。他的天性中,有承自母親的善良,即位初期的仁政善人可不是做作而來,故此對於百姓,他無比仁慈。從小接受的帝王教育,將“重農,憫農”的理念深印心中。因爲對民生的關切,他無比注重水旱蝗災,也多次爲災情而流淚。他多次說,救災是“國家第一要務”, “賑恤一事,乃地方大吏第一要務”,告誡地方官員“第一應戒諱災之念”。

他當政幾十年間,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即位第二十六年,山東德州發生大水,大雨一連下了七晝夜,德州居民扶老攜幼,紛紛攀登城樓,在城牆上生活多日。

由於城中乏糧,百姓飢困,哭聲震天。德州督糧道出差,無人開倉放糧,督糧道的母親何老太太據理以爭,聲稱上面怪罪下來,全由兒子承擔,德州百姓這才得以救濟。此事被層層傳遞,很多官員聽此大怒,譴責其擅作主張,目無王法。不料,最終他得知此事後,也是大發雷霆,然後,對譴責的百官批評教育了一頓,並且表揚了何老太太。

即位第五十年,全國性荒災,他果斷撥出一千四百萬兩白銀賑災,佔了全國一年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他深知,飢餓的農民是最國家最不穩定的因素,只有溫飽的農民纔是他有利的支持者,爲此他大減農業稅,據記載,他在位期間共減免農業稅2.0275億兩白銀,摺合人民幣304億,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大的數字,故此一點,皆居中國曆朝之最。

他,於中國,維護統一。這場勝利,是從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開始,三代皇帝七十多年努力的一個漂亮結局。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一帶從此盡入大清版圖。1755年,作爲太平天子的他本可永不見兵戈之聲,但,他又怎甘心於此。多次與三車凌長談,得知準葛爾丹部的詳細情況後,不顧所有人的反對,下達了一個舉國震驚的命令,迅速出兵,掃平葛爾丹。

雖然經過這麼多年,朝中大臣已經被他治得服服帖帖,但所謂“爲主着想”的大臣們,紛紛反對,奏摺如同雪花飛來,他卻不屑一顧,其一,站的高度不同,其二,他的雄心抱負與責任自信心在清代所有帝王中,首屈一指。最後,用了三年,三次戰爭,平定了葛爾丹,命其名爲新疆,從此,盛世達到頂峯,他的文治武功,爲世人所敬仰。

他,也是人,也會犯錯,但這一點點堆積的錯,如猛獸一般侵蝕着他前期打下的盛世根基。

人總有老去那天,反應總有不靈敏的那天,批改奏摺喫力了,處理事物不理性了,勤奮好政的他,力不從心了。其實我們都可以想象,長達幾十年的處在羣臣獻媚,獨攬生殺大權的位置上,指不定哪天寂寞了,想找找其他樂子呢!不出所料,他大興文字獄,企圖扼殺所有危險的思想萌芽。好大喜功,對自己的成就盲目的自誇了,在如今的社會就是,飄了。終究,他還是老了。

這樣一個時期,文武百官如貪婪的毒蛇,看着年邁的他,慾望和獠牙漸漸露出,常年的壓抑,迎來的是爆發式反撲。不理智的他漸漸被有心人鼓舞着,親手,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他盛年時的規定,多次南下,驕奢至極,由內閣和珅的引導下,百官開始釋放自己的慾望,清官已無處生存。閉關鎖國達到頂峯。就這樣,三代人的基業以及好的發展趨勢,如洪水決堤,慾望充斥着這個朝代。盛世之下,百官汲取萬民的鮮血,光鮮之下,醜陋不堪。各種陋疾,爲後世帝王萬不足彌補。晚年的他,不曾想,盛世得之於他,也毀之於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