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三丰早年求道期间曾去过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义,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炼方法他得道后,把自己领悟的内修方法,诸如导引、止纳等融炼到武术之中,形成了以修养生息,多悟道法为主的内家拳。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内家拳博大精深,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锦等,都注重内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1247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九),太极宗师张三丰出生。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但那些描写大多都是杜撰,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据史料研究,张三丰于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时为元定宗丁未二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辽东懿州粱渔务(即今辽宁锦州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他5岁时患眼疾,幸得道长张云庵治愈。他跟随张道长学习道经七年,过目成诵,并兼读儒释两家之书,为以后人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张三丰32岁时,父母双亡,他借守孝之机辞去县令的官职,后离开妻儿和家乡远行访道,直到67岁时(公元1314年),他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而得大道真传。10年后,他到武当山,面壁九年修炼,终于得道成神。他是老子所传的“隐但派”(亦称“独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

中国武术弛名天下,源于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一为少林达摩,一为武当张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内家拳博大精深,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锦等,都注重内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相合。张三丰是怎样创造出内家拳的呢?

张三丰自画像

《明史方伎传》称他为武当丹士,是宋时的技击家。徽宗召见他。在入朝途中,遇武当山受阻而停留。夜晚梦见真武大帝指教拳法。第二天天亮上路,遇贼,他凭一人之力就杀贼百名。

这种拳法就是他首创的内家拳十三势(招)。武当传人王征南的墓志铭中, 《张松溪传》中都记述了这件事。

张三丰早年求道期间曾去过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义,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炼方法他得道后,把自己领悟的内修方法,诸如导引、止纳等融炼到武术之中,形成了以修养生息,多悟道法为主的内家拳。内家拳是道家修炼方法目的不是用于防身格斗。但随着修炼境界的提高,武术技能自然提高,可臻于化境。

武当山

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他的拳法传给宋远桥、俞莲母、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享、莫谷声等继承人。其中一支传到王征南。王征南以后各支的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这样太极拳就从内家拳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一种。主要分为道派、北派和南派三大途径传播。这种演变后的传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但是张三丰太极的原貌等于被毁坏,即使还可以养生、健体、防御也不过是越演变越走向末技,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的境界。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