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对于强大的秦国来说,赵国是唯一能制衡他的。秦赵两国本是同源,但是在争权之路上却针锋相对。
赵国作为秦国最强大的对手之一,处处针对秦国,在秦赵两国的斗争中,两国也是势均力敌,虽然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败赵国,但是在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时期,赵国还是很强大的,和秦国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的和氏璧,这和氏璧价值连城,秦昭襄王知道了,就派人给赵惠文王送了一封信,表示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赵王怕受到秦国的诓骗,非常为难,这时宦官缪贤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蔺相如。

蔺相如对赵王说,如果秦国给了赵国十五座城,那就将和氏璧送给秦国;但是秦国要是不遵守约定,自己保证将和氏璧完整的送回来。于是赵王就答应了让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将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见了非常高兴,把和氏璧给身边的人传看,蔺相如见秦王并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说:“这和氏璧上有一点瑕疵,大王您看不出来,我指给您看。”
秦王连忙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和氏璧说:“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不欺骗,秦国作为一个大国,却没有诚意以城换璧。如果大王今天逼迫我,我就拿着这个和氏璧和我的头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倒退两步,靠着大殿上的柱子。秦王害怕和氏璧受到伤害,连忙道歉,叫过来主管版图的官吏拿地图来看,划出十五座城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秦王还是不诚心,于是使用了缓兵之计,对秦王说:“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大王您接收璧时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然后让他的随从穿着布衣麻衫怀揣着和氏璧,从小路回到赵国。
秦王斋戒完成,想要接受和氏璧,蔺相如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从来没有遵守过约定,我怕被大王欺骗所以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秦国强而赵国弱,只要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自然会把和氏璧给您。凭借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如果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不给秦国和氏璧呢?”

秦国上下虽然非常气愤,但是秦王觉得杀了蔺相如就更得不到和氏璧,而且还会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关系。于是在朝廷上接待了蔺相如,仪式完毕之后就送他回了赵国。
最后秦国没有割地给赵国,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给秦国。其实从这里来看,秦国一开始对蔺相如接见傲慢,而且秦王将和氏璧给身边的大臣甚至妃嫔看,是戏弄蔺相如,很难保证秦国会遵守约定以城换璧,而且最后秦国也没有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与其说是蔺相如有勇有谋,不如说当时的赵国强大。俗话说得好,弱国无外交,赵国与秦国国力相当,秦国怕造成两国之间的矛盾,这样对秦国也并不有利,所以蔺相如在这场外交上取得胜利,一大部分都是因为赵国国力强大。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两座城,二十六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占领了石城。次年,秦国又攻打赵国,杀了两万人。秦国和赵国的争斗已经僵持不下。
秦王派人告诉赵王,如果想要和好,就在黄河以西的渑池相会。赵王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劝说下与秦王会面,蔺相如跟随在侧。
秦王和赵王喝酒喝到痛快时,秦王说:“我听说赵王喜爱音乐,不如弹瑟如何?”赵王弹了一下瑟,秦国的史官上前来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赵王弹瑟。这时蔺相如要求秦王也敲瓦盆,秦王不肯。蔺相如献上瓦盆,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依旧不愿。
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会把头颅里的血溅到大王身上。”秦王两边的侍从都纷纷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着眼睛怒目而视,把秦王左右的士兵都吓退了。秦王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瓦盆,于是蔺相如让赵国的史官记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给赵王敲瓦盆。直到酒宴结束,秦王也没有占到赵王的便宜。

秦赵的渑池相会,看似是蔺相如解了赵王之围,但是从整体上看,秦国此时正攻打楚国,秦国如果和赵国破裂,那么秦国就处于被赵国和楚国两面夹击的状态,这对秦国非常不利。
而且,赵国是最能和秦国抗衡的对手,赵国这期间也大规模的布置军队防备秦国的攻击,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赵国这一次的外交成功,也依靠着赵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为由,率军攻占赵国的要地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可以去救援吗?”廉颇回答:“道路远,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救援。”赵王又召见乐乘,乐乘的回答和廉颇一样。
赵王又召见赵奢,赵奢说:“道远地险路狭,犹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胜利。”于是赵王就派赵奢领军救援阏与。

赵奢带领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坚守营垒,二十八天不出发,其中谁有意见就斩首。秦国的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好生款待一番就将他遣送回去。
秦国间谍回去后将情况报告给秦军首领,秦军大喜,认为赵奢是个胆小鬼。赵奢在间谍走了以后,就令士兵卸下铠甲,轻装前进,快速向阏与出发。等到秦军到了阏与后,赵奢已经占领了制高点,秦军攻占不下,大败,于是赵奢带领军队解了阏与之围。

这场战争不仅解了阏与之围,而且给了秦昭襄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自此之后十几年内秦赵两国都是相安无事。这次战役,也展示了赵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与秦国的争锋中也占据了上风。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赵国也通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也大大增强军事实力,成为合纵之中对抗秦国的主力国家。可以说到这个时候,秦国和赵国都是两虎相争的局面,都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一直到长平之战,赵国一蹶不振之前,秦赵两国的斗争一直存在,可以说秦赵之争贯穿了整个战国时期。最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也结束了秦赵两国长期对峙的局面。
参考文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