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會兒正沒日沒夜的做着畢業設計,有一天讓下鋪的少爺隨便幫忙帶點兒喫的,日常“勇於冒險”的少爺給帶回來我人生第一份裹麪皮。之所以叫詩魅,聽說是老闆有一個上《詩詞大會》的夢想,賣一份裹麪皮還會贈詩一句。

各種米皮、麪皮、擀麪皮,對於離不開面食的西安人,都是夏天36℃時正道的光。

但麪皮裹涼菜這種想想都覺得撩咋咧的喫法,卻不屬於咱們西安。

河南濮陽、安徽蕭縣都對裹麪皮享有“冠名權”,遺憾的是這兩地我都沒去過。所以我這第一次接觸裹麪皮,是前年西美畢業前的一、兩個月。

那會兒正沒日沒夜的做着畢業設計,有一天讓下鋪的少爺隨便幫忙帶點兒喫的,日常“勇於冒險”的少爺給帶回來我人生第一份裹麪皮。

單看外形,讓我以爲這是陝西(涼皮)+山東(煎餅)+貴州(卷粉)的雜交產物。

西美夏天的宿舍懂得都懂,一過五月就不當人。所以當時第一口裹麪皮尤其驚豔,那冰涼的溫度、q彈的觸感、上頭的味道...剎那間我是一片雪花,正在勇闖天涯。

往後在校所剩不多的時間裏,有校門口的裹麪皮陪着我們度過。直到最近,突然發現這哥們好像被抖音帶火出圈兒了。

詩魅裹麪皮

當年校門口的小攤,如今已經搬到了馬路對面的巷子裏,有了一能夠堂食的小小門面。

雖然有了小門面,但和兩年前一個價,還是6塊一份。老闆說了,除非成本方面迫不得已,不然是不會考慮漲價的。

之所以叫詩魅,聽說是老闆有一個上《詩詞大會》的夢想,賣一份裹麪皮還會贈詩一句。

有好多詩句我都沒聽過,哎...世界就是這麼殘酷,古詩文學的不好,買個喫的還在提醒我是一個廢物。

涼皮裏裹的涼菜都是現拌的,老闆往小車後面“藏”一小會兒,端出一盆涼菜,拌的時候香味就散出來了。

面皮薄的透亮,鋪好涼拌的菜,先來一勺榨菜丁。

兩勺花生碎。

一“筆”油潑辣子,美滴忒忒。

稍微能喫辣的朋友,一定要求老闆多加辣子,多一勺紅油不但不辣,而且香味是真滴贊!喫的時候有驚喜。

▼加辣版的起手式

入口涼颼颼的,整體口味沒有陝西涼皮的酸味,主要是榨菜丁的甜辣、花生碎的香酥、花瓜豆芽的爽口、麪筋的多汁入味。

口感變化反覆,清新爽口中帶着層層刺激。

輕薄的麪皮,喫起來完全不會有煎餅第一口和最後一口無味的尷尬,每一口都能直達主題。

可謂:夏日將至,春風尚存,只等午時營業,食客臨門。屆時輕裹麪皮,閒敘詩話,任小巷正午燥熱,只享入口清爽透徹。

本想和老闆對詩二首,奈何在下沒文化,只剩一句“謝您嘞”走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