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代表智慧。位於浙江舟山羣島之上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道場,有“震旦第一佛國”的美譽。

佛教四大名山,自古因佛法加持,成爲佛教徒朝聖的聖地。也因美麗的景色,吸引着無數海內外的遊客。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道場,各自擁有着不同的加持力。名山勝地,聽暮鼓晨鐘,雲去雲來空渺渺。

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代表智慧;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代表踐行;

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代表慈悲;

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代表宏願。

- 1-

在五臺山,開啓智慧

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因五座山頂平坦的高峯,而得名。

其山勢雄偉,有“華北屋脊”之別稱,又因山上常年積雪,故別稱“清涼山”。

東漢時,有高僧來此建寺。盛唐時,五臺山“大寺三百六,蘭若無其數”,聖蹟不計其數。

放眼望去,五臺山的寺廟有黃有青,其中緣由是此地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並重,此等殊勝,只有五臺山具足。

文殊菩薩右手持般若劍,斬斷一切煩惱。左手持蓮花,蓮花上放置般若經,表無上智慧。

在五臺山,誠心朝拜文殊菩薩,便能離諸煩惱,增長智慧。

- 2 -

在峨眉山,堅定篤行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的。

因山“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而得名。

因其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

峨眉山,因海拔較高,山上風光處處皆不同,最精華處當屬洗象池到金頂一線的高山區。

這一帶雲霧繚繞,風寒雨驟,能欣賞到日出、雲海、佛光、聖燈四大奇景。

普賢聖像,由四尊六牙吉象背馱,象徵四弘誓願與六度萬行。菩薩共十首,象徵十大行願。

聖像正面手持如意,另一面結彌陀定印,法相莊嚴,充滿了威儀與量感之美。

普賢菩薩實踐的是上求佛果,下化衆生的大菩薩道,因發出代表一切菩薩行願的十個大願而被稱爲“大行(hèng)普賢菩薩”。

不僅如此,普賢菩薩還有增益、延命的性德。

朝拜峨眉山,真正的意義在於敬仰並學習普賢菩薩那種堅定篤行的人生態度,開啓人生的大行(hèng)境界。

- 3 -

在普陀山,學會慈悲

位於浙江舟山羣島之上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道場,有“震旦第一佛國”的美譽。

唐朝時期,日本僧人慧鍔,在五臺山請得觀音聖像。

但在歸國路上遭遇風浪,至潮音洞附近便不再前進,他將這尊“不肯去觀音”留於此地,而慧鍔也被奉爲普陀山第一代祖師。

普陀山梵剎衆多,其中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並稱爲三大主寺。著名的還有紫竹林庵、潮音洞、觀音洞、梵音洞等。

去普陀山一定要去南海觀音,抬頭仰望觀音像,側耳聆聽滾滾潮聲,令人不禁吟誦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的經文:“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兩千多年來,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深入人心,以至於“家家彌陀,戶戶觀音”。

每年觀菩薩誕辰(農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出家日(九月十九日),島上一片海天佛國之景。

朝拜普陀山,真正的意義在於學習觀音菩薩的胸懷,開啓大慈大悲之心。

- 4 -

在九華山,志存高遠

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的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原名九子山,因唐代詩人李白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花”,故更名爲九華(花)山,又稱“蓮花佛國”。

九華山的聞名與地藏菩薩的化身——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有關。

唐貞元十年,金喬覺來此落腳修行,圓寂後人們將其認定爲地藏菩薩的應化,尊其爲金地藏。

九華山景區分山上與山下。

山上九華街和天台是核心景區,著名景點有月身寶殿、化城寺、百歲宮、旃檀林、祇園寺、天台寺、拜經臺寺等,山內清泉幽潭、層巒疊嶂、飛瀑怪石,還有云海、日出、霧淞等自然景觀,氣象萬千。

山下有花臺景區和供奉99米高地藏王菩薩的地藏聖像景區。

地藏菩薩是四大菩薩中唯一現出家相的菩薩。

他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象徵着“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曾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

朝拜九華山,真正的意義在於學習地藏菩薩志存高遠的精神,開啓我們的大願境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