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曾隱居鹿門山,兩次入長安求取功名,一次應試不第,一次韓朝宗薦舉他卻因爽約而不果。張九齡鎮荊州,闢爲從事,兩年後因病辭歸,不久病卒。孟浩然一生以漫遊隱逸爲主。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今存詩多田園山水題材,以五言爲多,又擅五律。擅長表現幽遠悽清的意境,形成清幽淡雅的風格。有《孟浩然集》。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1]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2] 。氣蒸雲夢澤 [3] ,波撼岳陽城 [4] 。

欲濟無舟楫 [5] ,端居恥聖明 [6]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7] 。

【提示】

一、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在長安時以此詩贈丞相張九齡。這首詩以望洞庭湖託意,表達了詩人積極用世的願望和希冀得到當朝執政者援引的心曲。雖爲干謁詩,但措辭不卑不亢,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二、詩的首聯直敘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頷聯描寫泂庭湖氣勢蒸騰、駭浪滔天的雄偉景象,此爲描寫洞庭湖的千古名句。頸聯語意雙關,表面仍寫洞庭湖,深層意思則表達了自己希望出仕而無門路。尾聯是詩的主旨所在,雖“垂釣”與“湖水”照應,但實爲用典,表達了希望張九齡援引的迫切心願。

三、此詩望人援引,巧用比興手法,暗蘊旨意。前四句詠洞庭湖蒸騰激盪的景象,意在言外,可視爲詩人政治懷抱和進取心態的寫照。後四句就眼前洞庭湖水順勢作喻,翻用典故,不露幹乞之痕。

【註釋】

[1]詩題一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或作《臨洞庭湖》。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開元年間曾任丞相。

[2]涵:包容。虛、太清:均指天空。

[3]雲夢澤:古代大澤。原分雲、夢二澤,分別在長江南北,後合稱爲雲夢澤。範圍很廣,大致包括今湖北東南部和湖南北部一帶。

[4]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即今湖南嶽陽。

[5]濟:渡水。楫:船槳。

[6]端居:獨處,隱居。聖明:指聖明之世、太平之時。

[7]美魚:暗用《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之意,說自己徒有從政的願望,卻得不到當權者的援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