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於我國中南部內陸,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因大部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而簡稱“湘”,自古有“錦繡瀟湘”之譽,省會爲長沙市。湖南,古爲荊州南境,春秋戰國屬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唐朝曾設湖南觀察使,兩宋置荊湖南路,元朝爲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湖南、湖北均爲湖廣行省所轄,清朝建立後大致以洞庭湖爲界析“湖廣”爲湖南、湖北兩省,此爲湖南省的開端。
湖南歷史悠久,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廣設郡縣,今湖南屬長沙郡、黔中郡,此後歷經沿革誕生了衆多的歷史名城、古縣。現在,湖南省共有四個單字縣,其中有三座不僅爲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縣,歷史上也曾爲州,廢州後才以單字爲名,分別爲道縣、澧縣、攸縣。
道縣,位於湖南省南部,地處瀟水中游,與廣西全州、灌陽等縣相鄰,是一座就有悠久歷史的名城,現爲永州市轄縣。道縣,歷史上曾與衡州、永州、郴州併爲“湘南四州”之一,是周敦頤的故鄉,有“蓮城”的雅稱,也是“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地。
道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朝時就已置縣稱營浦縣,爲長沙郡所轄,西漢時屬零陵郡。三國吳時,營浦縣成爲營陽郡郡治,道縣自此開始長達一千五百多年郡、州、府的治所的歷史。隋朝時,營浦縣改爲永陽縣,唐初又改爲營道縣,爲營州、南營州治所,貞觀八年(公元633年)南營州改稱道州,自此始以“道”爲名。此後,營道縣曾改稱宏道,歷爲道州、道州路、道州府治所,明初省縣入州,其地由道州直領。明清時期,道州爲散州,隸屬於永州府。民國初廢州爲縣,道州廢爲道縣。
澧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素有“九澧門戶”之稱,現爲常德市轄縣。澧縣春秋戰國時爲楚地,秦時屬黔中郡,兩漢時爲武陵郡零陽縣之地,三國魏晉時期屬天門郡,南朝梁時置澧州,隋設澧陽縣。澧陽縣隋朝及唐初歷爲澧陽郡、澧州治,唐中期穩定稱澧州,元爲澧州路。明初,澧州路改爲澧州府,不久降爲散州先後屬常德府、岳陽府,清朝雍正時升爲直隸州,民國初廢州爲澧縣,澧縣自此而始。
攸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武功山西端,與江西萍鄉相鄰,是株洲市轄縣,素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稱。攸縣,秦朝時屬陰山縣,西漢初置攸縣,屬長沙國,南北朝時改稱攸水,隋朝時省入湘潭縣。唐初於原攸水縣治設南雲州,不久廢州設攸縣,屬衡州、衡陽郡,五代及兩宋時曾爲湘州、潭州地,元時升爲攸州,明初降州爲攸縣,屬長沙府,清襲明制。建國後,攸縣先後爲衡陽專區、湘潭專區所轄,1983年屬株洲市至今。
備註:文中古代地圖取自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