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陽新有兩千多年建制史,西漢初就已置縣,歷史上曾有下雉、閏光、奉新、安昌、永興、富川等名,也曾爲軍、路、府、州等治所,是人文璀璨、鍾靈毓秀之地。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於永興縣置永興軍,縣爲軍治,次年改永興軍爲興國軍,興國軍仍治永興縣,領永興、大冶、通山三縣,後隸屬於江南西路。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湖北省,位於我國大陸中部、長江中游,與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陝西、重慶等六省市相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春秋戰國時楚國就於此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明清時更是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湖北,清初析湖廣省而設,康熙三年湖廣行省大致以洞庭湖爲界分爲湖北、湖南兩省,湖北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湖北歷史悠久,名城、古縣衆多,其中陽新縣就爲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縣”。陽新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鄂贛兩省交界處,爲地級黃石市轄縣,素有“荊楚門戶”之稱。陽新有兩千多年建制史,西漢初就已置縣,歷史上曾有下雉、閏光、奉新、安昌、永興、富川等名,也曾爲軍、路、府、州等治所,是人文璀璨、鍾靈毓秀之地。
陽新,古爲荊州、揚州相交之地,春秋戰國爲楚國之地,秦滅六國後屬南郡。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析南郡置江夏郡,並於今陽新東南設下雉縣,下雉爲江夏所轄,此爲陽新建制之始。三國吳時,下雉縣析設陽新縣,屬武昌郡,以縣治所在陽辛命名。南北朝時,下雉省入陽新,而陽新又析設永興縣,永興縣名還要早於今湖南永興。
隋朝時,陽新改稱富川,後永興縣省入富川,開皇十八年(598年)富川改稱永興縣,唐朝時永興縣爲鄂州所轄。北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於永興縣置永興軍,縣爲軍治,次年改永興軍爲興國軍,興國軍仍治永興縣,領永興、大冶、通山三縣,後隸屬於江南西路。
元朝時,興國軍升爲興國路,1364年朱元璋佔領興國路後改其爲興國府,永興縣仍爲路、府治所。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興國府降爲興國州,爲湖廣行省武昌府所轄散州,同時永興縣省入州。明朝時,興國州領本轄及通山、大冶兩縣,清雍正以後不再領縣。民國初廢州爲縣,興國州廢爲興國縣,1914年因與江西興國縣同名而定名陽新縣。
建國後,陽新隸屬多變。1949年5月陽新解放後隸屬於大冶專區,1952年改屬黃岡專區,1965年劃歸咸寧地區,1997年劃歸黃石市管轄至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