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结束一个分治时代,迎来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现在历史学家都认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皇帝,甚至西方人还把他称为“千古一帝”。的确杨坚建立隋朝,建章立制,一度使王朝出现兴盛的局面。

隋朝在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隋朝的历史作用很大,此朝为即将迎来的大唐王朝奠定了基础。在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时,大都把隋朝灭亡的责任算在隋炀帝杨广身上,的确杨广责任很大,但其实杨坚在位时有一隐患没有解决。此问题就是王朝田亩制。

作为农耕民族,土地是王朝兴盛的关键。很多王朝衰弱时,一些找原因时,都集中在皇室内部,其实土地政策执行不好,老百姓有没有田种,才是最大根源。老百没田种,必然没饭,也必将引起内乱,轻则削弱王朝统治,重则灭亡。

隋朝开国后实施的是“继续均田”,582年,也就是开皇二年,隋文帝颁布法令,在全国继续进行均田。也就是说在前朝均田的基础上再行分田。但分田需要把老百姓划出不同人等,才能达到“均田”目的。
隋朝的规定把全国的男女老幼,按年龄分界。男女3岁以下为黄,10岁以下为小,17岁以下为中,18岁以上为丁,60岁为老。

年龄区分后,丁男中男按照北齐的方式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露田必须还给朝廷,而永业田可传于子孙。田地可以买卖多余的或者不足的。
另外,隋朝百姓宅地三口给一亩,奴婢五口给一亩。丁牛一头可以给田60亩,限制一家不得超过4头牛。
隋朝这种均田方式,无论前朝留下来的贫富百姓,都可以按这一政策分得土地。

老百姓的田地分了,官员如何分呢?隋朝同样有特殊规定,据《隋书》记载,隋朝规定:各王以下的官员到都督,也按官员的品级赠给永业田100顷至30倾,由上到下。另外,京官(长安城里的官员)也按职级分田,一品官给予5倾,以下每品递减五十亩,至九品为一顷,此田地也被作为官员的俸禄。
在隋朝当官的田地远远高于老百姓,这是隋文帝褒奖安抚政策,但时间久了,就出现了恶性循环。

除了官员有田地外,官员家里的奴婢也有田地。唐朝规定奴婢按照良人受露田,但不分给永业田。能分田的奴婢也根据官员的级别而定。从各王至庶人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由此可见官员等级不同,奴婢的分田数也不同,比如一个王爷即使有500个奴婢,那也只能有300个奴婢能分到田地。
从《隋书》记载中可以看到,隋朝开国后,官员的生活很奢侈。一个封王至少有300人奴婢,如此大的数量前所未有。

另外,各级官府衙门中还有“公廨田”,所谓的“公廨田”是隋朝根据当时的各级官府的公费而制定的一项政策。594年,隋朝取消了各级官府中所列“公廨费”,此费取消后,减轻了朝廷的负担,但隋朝又给各省、府、州、县不同数量的“公廨田”,然后各级政府用这些田地收租充当各级政府的办公费用。
隋朝规定,永业田可以买卖,但职分田、公廨田则可以世代往下传承。如果田地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增多,而官府和官员手中土地却不变,必然造成“民无田可种”的境地。

隋朝的土地政策,看似很合理,而且名为“均田”,实际上并非是均田。所谓的丁男、中男及妇女所分的田地数是最高限额,但实际他们分不到这么田地。一个王朝开创后,社会稳定了,人口必然增加,这就造成了土地矛盾。
开皇初年时,太常卿苏威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他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内容就是“户口日增,民田不足”,苏威建议“减功臣之地以给民”。苏威建议就是让官员手中田拿出来分给老百姓,他的建议立即遭到王谊等人的反对,此建议也没有引起杨坚的重视,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592年,隋朝因为土地分配不公问题更加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矛盾。关内、河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出现了“地少人众,衣食不给”,这实际就是人口危机。此时隋文帝不得不派官员再次硬性实施均田,也就是把之前的均田数量降下来。狭乡每丁只能分得田地20亩,但老百姓分的田地更少。而朝廷对社会出现问题并没有引起重视,功臣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受到封赏还能得到田地和宅地,比如隋文帝两次赏赐给大臣杨素田地130顷。
而此时的隋朝开始出现强夺百姓田地的问题,一些官僚地主仗着有权势,而劫夺民地,《隋书》记载,杨素就曾“贪冒财货,营求产业……诸方都会处,邸店、水凯、并利用田宪,以千百数”。

官员占有大量土地,而老百姓手里土地减少,隋文帝也对有过错的官员进行收没田地的处罚,然后再分给百姓。此后又不断进行均田,对地主豪强兼并土地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李圆通曾“判宇文述田以还民”。但这种情形太少,随着人口增加,老百姓没田种的问题日益突出,老百姓吃不上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就是民变起义的前奏。

隋朝虽然有很多制度很先进,也开创了历史先河,但在土地问题上,隋朝并没有想出更加好的良策。当然开荒种地是一种方式,但古代开荒种地也受到很多限制,隋朝没有奖励开荒的政策,开荒显然不现实。
隋朝的土地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必然因为吃不上饭而反抗,有的甚至聚众起义。这一问题在隋炀帝期间集中爆发。而关中等地的士族官僚依然占有大量土地,他们也在此后隋朝末年,转而加入反对隋朝运动中,以期保住他们的土地。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